王曼慶字禧伯號澹遊庭筠子官至行省右司郎中亦能書並詩 【同上】
按佩文齋書畫譜三十六引解縉書學傳授雲庭筠南宮之甥其書法傳子澹遊及張天錫又全金詩五十一引春雨雜述文與此同惟無及張天錫四字南宮謂米元章黃華乃張浩之外孫張汝霖之甥此謂南宮之甥殊誤
庭筠善山水古木竹石上逼古人論者謂胸次不在芾下 【畫史會要三】 澹遊善墨竹樹石絕佳亦能山水然不迨墨竹 【同上】
任詢字君謨號南麓易州人山水在王子端下 【同上】
黃華老人刻雪溪堂法帖有李讚皇真跡 【六研齋筆記三】
王庭筠號黃華老人善寫梅書法沈頓雄快與南宋諸老各行南北元初巙子山諸人不及也餘見其行草一卷大如當三錢書杜子五言律四首乃宛馬蟋蟀螢火林猿詩既雄奧筆亦奇縱老目瞞昏為之開滌 【六研齋三筆二】
金中嶽廟碑書者名郝史史不立傳亦無書名觀其結構王庭筠輩似不及也 【石墨鐫華六】
學米畫者惟吳琚絕肖黃華樗寮一支半節雖虎兒亦不似也 【畫禪室隨筆一論用筆】
湖陰曲溫飛卿書似平原書而遒媚有態米元章從此入門昔年殷司馬之孫持至長安留予案上兩月餘以溫庭筠溫字頗漫疑是王黃華書黃華亦名庭筠字跡近米家父子故耳川中黃昭素乃謂此必曾入梁內府梁諱溫字遂磨去意或有之 【同上一題溫飛卿書】
黃華山在彰德府林縣西二十裏隆慮山內山有三峯名仙人樓玉女台魯般門其頂突出雲表名摩雲峯連峙若屏名連屏峯羣峯磊落如仙人聚集名聚仙峯下有黃華峪北岩出瀑布又有抱犢岡馬鞍山棲霞穀景頗幽勝金王庭筠有詩雲雲今石刻俱存葢庭筠嚐飲於此也 【全金詩十六引名山記】
金王庭筠字子端號黃華老人遼東葢州人 【史作河東】 舉進士第官至翰林修撰儀觀修偉善談吐書法宋米芾論者謂其胸次不在米下山水古木竹石上逼古人 【平等閣印蜀先主廟碑拓本跋】
按此本為明代唐荊川所藏後有此一則不題姓名葢出自書史會要畫史會要二書也
震澤王氏家藏王庭筠飛泉出峽圖小幅妙甚未及見之庭筠字子端大定中進士官至翰林修撰 【式古堂畫考十五引書畫舫】
金人王庭筠字子端畫枯木竹石山水往往見之獨京口石民瞻家幽竹枯槎圖武陵劉進甫家山林秋晚圖上逼古人胸次不在元章下也 【同上引畫鑒】
金人書畫時論以黃華父子為最方之宋之二米然禧伯行事不多見中州集複不詳其所終惟遺山集雲癸醜夏客燕中萬慶屬筆作黃華墓碑癸醜為蒙古憲宗三年距金之亡已二十年矣則禧伯後亦入燕可知又張本敏之有九日月中對菊同禧伯郎中賦絕句六首內一首雲子山牢落去江南賦主悲哀尚一堪隻恐秋天聞亦苦並催紅雨下霜岩其餘語亦多淒絕敏之本金之翰林學士從曹主訛可出質客居燕之長春宮以黃冠終者故其詞雲爾題中所稱郎中尚是禧伯在金時舊官與遺山集所雲官至行尚書省左右司郎中者合則禧伯入燕後亦未嚐仕元者也 【全金詩五十一引金詩紀事】
按金詩紀事清郭元釪撰翁覃溪淩次仲二氏所撰元遺山年譜皆引之而諸家未見著錄全金詩即成於元釪書前有元釪進書奏又題曰臣郭元釪補輯其中亦屢引金詩紀事蓋元釪自引其所著之書也此書葢為稿本未及付刊當日為翁淩二氏所見故能征引及之
庭筠負書名此碑風骨磊落有襄陽之勁秀而無其傾欹金石不多見者庭筠以名家子仕於完顏年未四十自稱黃華老人其意良可悲矣 【庚子銷夏記七王庭筠書博州廟學碑】
比從喬仲山秘書見黃華橫幅一枝數葉倚石蒼蒼甚欲取以為法而無自得之或雲黃華雖宗文湖州每燈下照竹枝模影寫真宜異乎常人之為者 【施國祁元遺山詩注引李衎竹譜】
黃華亭 【汾州府汾陽縣】 縣學二門外泮池西貯黃華老人行書詩石金翰林修撰王庭筠嚐讀書黃華山寺因號焉父遵古為汾州觀察判官省親至此書詩石二史稱書法米元章而端雅過之 【山西通誌五十八古跡】
昌寧公廟在東南三裏土人名台駘神廟唐貞元九年建金大定十三年禱雨有應王遵古記 【同上一百六十五祠廟】
昌寧公碑銘大定十三年王遵古撰今在汾州府案遵古熊嶽人金史有傳時為汾州觀察判官 【別本山西通誌金石記七一名山右金石記】
按寰宇訪碑錄十山西汾陽昌寧公廟記王遵古撰大定十三年惟通誌府誌及山右石刻彙編皆不錄其記文無由考見
又按山西通誌載張守愚明昌五年汾州昌寧公冡廟碑舊郡守賈公禱雨獲應詩可證驗此或指遵古所撰之記葢郡守賈公禱雨有應而遵古記之也
主事麻秉彝墓碑泰和元年王庭筠撰今在虞鄉縣按黃華老人以元年召為翰林學士其年冬卒據碑所署銜則即末年筆也 【別本山西通誌金石記七】
按河汾諸老詩集補傳麻革字信之臨晉人祖秉彝皇統九年進士官兵部主事此即先生為撰墓碑之麻秉彝也全金詩錄秉彝詩一首謂為革父於革傳又雲秉彝孫不知何故
黃華老人詩刻草書今在汾州府學按朔平府誌黃華老人石刻在府城內白衣寺未知亦即此四詩否滇行紀略謂以檳榔殼蘸墨書相傳為仙筆者則邊土傳聞之誤也 【同上金石記九】
山西朔平府右玉縣城內白衣寺中黃華老人石刻金翰林修撰王庭筠書法 【山西通誌五十八】
黃華亭在汾州儒學池畔西貯金翰林修撰王庭筠行書詩石庭筠父遵古為汾州觀察判官省親至此州學改為汾陽縣學舊石漫滅不存今府學及縣學各有石四皆重摹刻者矣亭亦久廢金史稱庭筠讀書黃華山寺因以自號書法學米元章與趙渢趙秉文俱以名家
【汾州府誌二十三古跡】
台駘廟在府城東南三裏唐貞元九年建有碑令狐楚撰文五代晉封昌寧公宋稱宣濟廟又有金大定十三年汾州觀察判官王遵古碑銘 【同上二十四祠廟】
百福寺在平遙縣東南四十裏超山北魏熙平中建舊名郭村寺北齊凈慜禪師住此宋嘉佑八年敕賜百福寺額有牒文碑金時釋益公名誌益初剃渡 【渡:度】 於柏山後得法蒙山雲和尚參頌曰跛礔 【礔:囗囗辟】 痿羸鈍複癡口如鼻孔眼如眉自從一吸西江盡天上人間更不疑學士王庭筠子端閑居與雲和尚友因見益公益公歸晉遇庭筠庭筠贈以詩承安元年棲此貞佑二年坐化年七十有五 【同上二十四】
讀書岩在林縣西黃華山金王庭筠讀書處今慈明院有其遺像 【河南通誌五十一古跡】
黃華老人詩刻 在城武縣學宮金學士王庭筠草書四幅庭筠米元章甥 【按庭筠為張浩外孫非米氏之甥 山東通誌九古跡】
香林館 縣治內金太守張汝芳 【按應作方】 築學士王庭筠有記後廢嘉靖間知川 【川:州】 何格重建有記 【沂州府誌七 蘭山縣古跡】
又王庭筠香林館記見沂州府誌三十一藝文已錄入卷一
昌寧宮在縣東南三裏俗名台駘神廟金王遵古記略曰雲雲 【汾陽縣誌 記文已錄入卷四之末】
麻秉彝字仲常唐金吾衛中郎將麻嗣宗之裔嗣宗佐玄宗平韋氏之亂嗣宗之子藏珍藏珍子長吉封齊國公諡文穆長吉子德修為禮部侍郎德修子溫夫為承議郎厲州團練副使溫夫子繼禎為承奉郎濠州司戶參軍慕王官山水乃卜居焉麻氏古家青州至是遂為虞鄉人繼禎之子岐岐子振振子有成宋末登進士有成子元餘元餘子思誠登天會六年進士曆蒲磁二州倅吉鄉宗城汾西三縣令二子長秉公次即秉彝登皇統九年進士天德二年調河中府市丞正隆改元調西京都市令痛革舊弊豪強折氣留守徒單公重之延置幕下有疑必諮焉大定初除大興府推官承正隆昏虐之後盜賊旁午係者累如秉彝悉平決之以獄空聞世宗嘉歎賜錢六十萬推官品第七乃陟為第六自秉彝始時繕修宮室火禁嚴甚有百夫長禍一役投火鐮鐵石以入考送府獄其囗石裏 【裏:裹】 以奇帛秉彝曰貧人安得此乃遺 【遺:遣】 人物色之百夫長之子所衣之帛正同一問而得其情全活者數十人大定十一年調平陽府嶽陽縣令時洪洞趙城爭水歲久至二縣不相婚嫁部檄委秉彝前此司水者十餘人贓賄狼籍秉彝盡寘於法自是無訟二縣之民刊石以紀其事十四年召入拜右三部司正令史董潤隔垣投瓦礫中親軍傷額大興罪以故上刑部秉彝以為非耳目所及卒以過失論山東有殺人者法司當以鬬秉彝曰閱其牘其人將死時猶有和同之語非鬬也卒以戲殺論十六年冬借尚書兵部郎中館伴夏國使夏人例以賜馬買物秉彝以失大體禁不許十七年改兵部主事明年正月遘疾卒年四十九階朝請大夫勳騎都尉爵上穀縣男食邑三百戶賜服金紫秉彝為政主仁濟以強明故所蒞人畏且愛有貽溪集二十卷 【蒲州府誌十二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