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記得了這些,便可以推衍出一些明智地使用字典的規則。於是我們可以從四個方麵來看待文字:
(1)文字是物質的—可以寫成字,也可以說出聲音。因此,在拚字與發音上必須統一,雖然這種統一常被特例變化所破壞,但並不像你某些老師所說的那樣重要。
(2)文字是語言的一部分。在一個較複雜的句子或段落的結構中,文字扮演了文法上的角色。同一個字可以有多種不同的用法,隨著不同的談話內容而轉變意義,特別是在語音變化不明顯的英文中更是如此。
(3)文字是符號—這些符號是有意義的,不隻一種意義,而是很多種意義。這些意義在許多方麵是互相關聯的。有時候會細微地變化成另一種意義,有時候一個字會有一兩組完全不相幹的意義。因為意義上的相通,不同的字也可能互相連接起來—就像同義字,不同的字卻有同樣的意義。或是反義字,不同的字之間有相反或對比的意義。此外,既然文字是一種符號,我們就將字區分為專有名詞與普通名詞(根據他們指的是一件事,或是很多的事);具體名詞或抽象名詞(根據他們指的是我們能感知的事,或是一些我們能從心裏理解,卻無法由外在感知的事)。
最後,(4)文字是約定俗成的—這是人類創造的符號。這也是為什麼每個字都有曆史,都有曆經變化的文化背景。從文字的字根、字首、字尾,到詞句的來源,我們可以看出文字的曆史。那包括了外形的變化,在拚字與發音上的演變,意義的轉變,哪些是古字、廢字,哪些是現代的標準字,哪些是習慣用語,或口語、俚語。
一本好字典能回答這四個不同類型的有關文字的問題。要善用一本字典,就是要知道問什麼樣的問題,如何找到答案。我們已經將問題建議出來了,字典應該告訴你如何找到解答。
字典是一種完美的自修工具書,因為它告訴你要注意什麼,如何詮釋不同的縮寫字,以及上麵所說的四種有關文字符號的知識。任何人不善讀一本字典開頭時所作的解釋以及所列的縮寫符號,那用不好字典就隻能怪他自己了。
※ 如何使用百科全書
我們所說的有關字典的許多事也適用於百科全書。跟字典一樣,百科全書也是種好玩的讀物,既有娛樂消遣價值,對某些人來說還能鎮定神經。但是和字典一樣,如果你想通讀百科全書,那是沒有意義的。一個將百科全書強記在心的人,會有被封為“書呆子”的危險。
許多人用字典找出一個字的拚法與讀法。百科全書相似的用法是查出時間、地點等簡單的事實。但如果隻是這樣,那是沒有善用、或誤用了百科全書。就跟字典一樣,百科全書也是教育與知識的工具。看看百科全書的曆史,你就能確定這一點。
雖然百科全書(encyclopedia)這個字來自希臘文,希臘卻沒有百科全書,同樣地,他們也沒有字典。百科全書這個字對他們來說,並不是指一本有關知識的書,或是沉澱知識的書,而是知識的本身—所有受過教育的人都該有的知識。同樣的,又是羅馬人發現百科全書的必要性。最早的一本百科全書是由羅馬人普林尼(Pliny)編纂的。
最有趣的是,第一本依照字母排列順序編輯的百科全書是在1700年才出現的。從此大部分重要的百科全書都是照字母順序來排列的。這是解決所有爭議最簡單的方法,也使得百科全書的編輯邁進了一大步。※思※兔※在※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