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不如人意之處,如約而至的墨菲定律,不期而遇的“倒黴”事件,隔壁格子間的同事無休止地曬幸福……你不知道的是,你不滿意的自己,或許正裝飾著別人的夢,也曾是或正在成為某個人眼中的獨一無二的風景。
“如果一件事情有可能被弄糟,就一定會弄糟。”
愛德華·墨菲的這句話以及由此衍生的墨菲定律不斷被驗證:任何事都沒有表麵看起來那麼簡單;所有的事都會比你預計的時間長;會出錯的事總會出錯;如果擔心某種情況發生,那麼它就更有可能發生。
心理學上有一個這樣的故事:一個被綁起來並蒙上眼睛的死刑犯,在執行開始前有人在他的旁邊對他說,你要接受的刑罰是缺血死亡,然後用葉子在他的手腕上輕輕劃了一下。這個犯人的手腕旁邊,有一個容器向下“啪嗒,啪嗒”滴著水。一天後,這個犯人死掉了,解剖他的屍體,果然就是心髒缺血而死,但事實上他並沒有出過血。
心理暗示的作用比你想象中巨大很多。我們越害怕某件事的發生,某件事就越有可能發生;如果事情還可能更糟的話,它就會更糟;追求完美,卻發現自己的缺點越來越多;千辛萬苦尋找到的捷徑,竟然是彎路;抱怨付出多、回報少,結果回報越來越少……即便是那些自稱內心強大的人,也無法完全避免。
不完美的存在,有時候恰巧是為了維持完整和美好。
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茶師讓兒子打掃庭院,兒子掃了一遍又一遍,努力將庭院打掃得一塵不染。結果茶師見到後,卻很不滿意,他走到庭院中,使勁搖動一棵楓樹,樹葉落了一地。茶師告訴兒子:“庭院整潔固然重要,但是不能喪失美感。”
這個世界,正因為有了不完美,我們的生活才變得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