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測繪與地理信息(一)(1 / 1)

數字城市的內涵及數據組成

摘要:介紹了數字城市的內涵,並對數字城市的數據組成作了詳細論述。

關鍵詞:數字城市;信息化;數據組成

1城市信息化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

自1998年美國副總統戈爾提出數字地球概念之後,全球的信息產業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數字地球是人類科技進步的又一個裏程碑,世界各國在這方麵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使得信息產業得到了極其高速的發展,同時帶動了一大批相關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我國,江澤民主席在1998年6月1日接見兩院院士,縱論世界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發展趨勢時,提到數字地球,從此,我國社會各界更為廣泛關注數字地球。近年來,我國許多專家學者對於發展數字地球的必要性、緊迫性和可能性已經達成了共識,發展數字地球將有可能全方位地帶動涉及空間、信息、通信、測繪、工業、農業等領域的科技和產業的迅速發展,從而推動我國信息化建設和社會經濟、資源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其意義十分重大。1999年年底,由中國科學院主辦,國家計委、科技部、教育部、信息產業部和北京市有關部門和組織合辦的首屆國際數字地球大會在北京召開,李嵐清副總理在開幕式上用英語發表了熱情洋溢的關於數字地球的講演。會議通過了《數字地球北京宣言》。《宣言》建議政府部門、科學技術界、教育界、企32業界以及各種區域性與國際性組織,共同推動數字地球的發展,在實施數字地球的過程中,應優先考慮解決環境保護、災害治理、自然資源保護、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提高人類生活質量等方麵的問題。

對於城市發展過程來說,城市化是工業社會的特點,而城市信息化是信息社會的特色。城市化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是必由之路。

而城市信息化是當前發展的趨勢,是時代的要求。BillGates認為:“在當今世界,一座城市如果不跟蹤最新社會,將技術運用到極限,明天就可能成為一座衰落的城市”。城市信息化必將成為21世紀城市發展的新主題、新動力。未來新型的國際經濟中心城市,也必將是高度信息化的城市。麵對這一新的時代潮流,能否做到順勢應變和把握先機,這已成為未來城市興衰的先決條件。

2000年6月7日,聯合國亞太地區城市信息化高級論壇宣言——《上海宣言》指出: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和信息化已經成為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信息化程度和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實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信息化正在成為全球貿易、投資、資本流動和技術轉移以及社會、經濟、文化等一切領域發展的主要動力。信息化建設將有利於促進人類的共同富裕和共同進步。

信息化與全球化是當前的不可阻擋的趨勢,一個地區的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包括資金流和人才流等社會財富,大約有70%~80%集中在城市,而其中信息流是最主要的,信息流控製著物質流、能量流、資金流和人才流的流動,帶動了市場的發展和經濟的繁榮。信息化發展快的,社會經濟發展也快,信息化發展慢,社會經濟發展也慢,於是就出現了國家與國家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城市的企業與企業之間,由於信息化發展水平的差異造成了信息鴻溝或數字分化。凡是能跟上全球化潮流的國家、地區、城市或企業就得到飛速發展,相反,凡是跟不上的,就可能被淘汰。這就是當前城市麵臨的挑戰和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