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者功者盡賞,也讓上了下了一批人,得用的自然心念禦君,沒得用的自然……
至於我行不行得軍,坐不坐馬車,倒在其次了。
這一來一回,禦城的機要之重,終是穩穩地掌握在手中了。動此許多兵馬,花費錢糧無數,如此,也不枉走這一遭。
如今,軍裏按說是安穩了,便可想想禦城改製的事了。
頭一遭,便是要讓禦城,成為天下十家裏……恩……如今隻剩了九家了,成為天下九家裏首屈一指的繁華大城;可以沒有皇城的絕勝煙柳;卻要有北地的大氣恢弘,兵驍馬壯。
否則,在九家裏麵,又哪裏說的上話?
教育麼,是要普及的,我無需他們滿腹經綸,隻是每族要有能看得懂公文者即可,其中重中之重,卻是要曉得禦家少君,君權天授,英明睿智,不可逾越。思想教育要真能做成這樣,確確得下一番功夫。
活字印刷也可以推廣推廣。
至於開化之事,我自是不會大張旗鼓地做,啟蒙了,可不是自己給自己找罪受麼;有心思的,我自會留一條自薦之道。至於其他虻虻懵懵的,灌輸他們禦家少君為天,也就是了,況且他們也很吃這一套。
恩,再派些政策解說員去罷,每逢新製頒布的時候。
五千常用字也可以推廣推廣,度量衡也該統一了……
梯田,開河引渠,兩季稻之事,前些年一直叫石先著財喜來裏的專門研習了的,我也不太懂,若開塊地,實驗出來真好,也可著人推廣下去。
也著樓裏、財喜來裏研習草藥的編幾本書吧,請禦城裏的醫師也行。分別了草藥,一項一項地將功能、用途、形貌、用量逐一記下來。打仗用的常的,便可啟了大規模人工種植之事。也不用背著筐去山裏采了,弄得隻有貴族吃得起。人工種植,便可大量隨軍供應了。
回去了,我也起個一夫製的典範,大族豢養人數眾多的侍人,終究不利於人口增值,以身作則,想必這風氣也可以刹一刹。
再者,這些風流事,也不該當是一個有誌男兒成家立業後,再沉溺進去的了,真有情意還好說,大族裏卻多是故意為之,權當了臉麵,好像一家裏不養個十個二十個,便顯不出風範似的。
男寵妓女的賤籍也可打算打算,隻待大改皆成,再修養生息個幾年,大族再下去些,便能乘機取消,一並歸入民籍了。
話說大族……既然莊行山沒了,如今莊家也沒了勢頭,不如再君恩浩蕩下,免了莊家世代的兵役。
如此,軍裏接不上,莊家便離隻富不貴不遠了。
其他大族,如今我控了城軍,城糧,更無所慮,不過還是懷柔為上,少些成本吧。
至於兵器麼,叫亮劍重新完善一番吧,順便把經典十一階軍銜搬用過來……恩,就按軍功換算進階罷……
樓裏的典製也規範規範,何時進的樓,為何進,功勞若幹,也留個檔。以後月月集在一起,聽我這少君講講禦城的宏圖大業和他們肩負的使命罷。如今士族庶族間存著一條深深的溝壑,就連民籍,也分了上、平、賤三等。如今把改天換地的熱情來做了信仰灌輸與他們,難道他們還沒有企盼麼?更何況,這些也不是我憑空造出來的,卻確確是禦城,乃至天下九家都有的。
否則,當年,我又怎麼會選了偏郊。
如此,也可把樓裏算是我培養精英和嫡係的地方。
這天下的局,我瞧著,也不如往日那般平平穩穩的了。先不談冀家沒了,就是各家在那天慶功宴上嘴臉,便知……
如今,雖仍是不曉那百君為何如此,不過能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