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做到了傳說中的上古賢臣伊尹做過的事,廢掉了無道昏君。其間的傳說很多,真假難辨。然而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那就是霍光已然徹底掌握了國家的權柄。他無疑有功於漢室,沒有他很難說漢王朝在幾代昏君幼主的統治下還能支持多久。然而當他去世後,他一手建立起的霍氏家族也就此走到了盡頭。
昭帝駕崩
漢昭帝在位13年,霍光不隻擁有軍政大權,甚至將權柄伸到了宮內。昭帝的身體一直不好,霍光希望自己的外孫女上官皇後獲得寵幸,為漢昭帝生下獨子。於是他命令宮女必須穿“窮絝”,以前的褲子都是分左右兩片,中間不連襠,“窮絝”就是連襠褲。這樣是為了讓昭帝不容易親近宮女。
昭帝元鳳四年(前77),18歲的昭帝提前舉行了冠禮,宣告成人,大將軍霍光率領群臣祝賀。舉行冠禮就表示已經成年,但是昭帝仍然拒不親政,要求霍光繼續代行國政。就在昭帝舉行完冠禮時,丞相田千秋去世了,由禦史大夫王訢繼任丞相,一年後也去世了,這樣禦史大夫楊敞便成為新的丞相。
昭帝元平元年(前74),21歲的漢昭帝因病去世。此時的上官皇後隻有15歲,昭帝沒有留下子嗣。此時,擺在霍光和眾位大臣麵前最迫切的問題是由誰繼承皇位。
漢武帝的6個兒子中,如今隻有廣陵王劉胥尚在。大臣們紛紛表示按輩分和長幼之序,廣陵王劉胥應該繼承皇位。然而霍光並不滿意,廣陵王劉胥年輕的時候,漢武帝便認為他不適合繼承皇位。如今長大後,行為更為荒唐,這樣的人不適合繼承皇位。
這時有個郎官上書,反對廣陵王劉胥道:“昔太王廢太伯,立王秀;文王舍伯邑考,立武王,無非在所托得人,不必拘泥長幼。廣陵王為人所不道,故孝武皇帝不使承統,如今怎能繼承宗廟呢?”
霍光看到這名郎官的上書後大喜,將這封上書交給了丞相楊敞,並將上書的郎官升為九江太守。隨後,以太後的名義,派遣大鴻臚寺少府史樂成、宗正劉德、光祿大夫丙吉、中郎上將利漢,迎接昌邑王劉賀來長安,繼承皇位。
昌邑王劉賀是漢武帝之孫,武帝駕崩時沒有皇後,但是曾和李夫人配饗。李夫人便是劉賀的祖母,霍光認為他可以作為正統繼承皇位。況且昌邑王劉賀是昭帝侄子,以侄繼承叔大業,正好可以作為繼子。
然而,這位昌邑王劉賀卻並非賢明之人,其荒唐之舉比比皆是。他的臉色鐵青,鷹鉤鼻,小眼睛,雖然身材高大,但是腿上有毛病,走路不便。其居國10餘年,狂縱無度,喜歡田獵。身邊的臣子也多是阿諛奉承之徒,隻會迎合劉賀,甚至帶他進歧途。隻有中尉王吉和郎中令龔遂時常批評規勸劉賀,但是用處也不大。
中尉王吉負責王國的軍事和治安,他常常見到劉賀遊玩,便對劉賀道:“大王不喜歡讀書,隻喜歡遊玩田獵,甚至玩耍起來連自己的生命都不顧惜。這樣不但會損害自身,更不合仁義之道。大王若勤奮讀書,講習治國之法,這樣必然美名傳天下,天子也會更加看重大王。如今您經常辦錯事情,被天子知道,就有危險了。”
劉賀聽了王吉的話,滿臉慚愧道:“卿所言極是,我定會改過自新。您忠心可嘉,賞賜牛肉500斤。”
然而隻過了數日,劉賀便遊玩如初,不再學習了。王吉雖然屢次勸諫,但效果甚微。
龔遂說話更直接一些,當麵指責劉賀時,常常將其羞辱得麵紅耳赤。有一次龔遂數落劉賀的過錯,劉賀聽不下去了,就站起身來,捂著耳朵跑了,一邊跑一邊喊道:“郎中令真會羞辱人。”
後來,龔遂又勸諫劉賀少親近阿諛奉承的小人,多親近賢明之人。於是選了10個有德之人,作為劉賀的侍從。但是沒多久,這些人都被劉賀趕跑了。
劉賀做夢也不會想到皇位會落到自己的頭上。霍光派遣的使臣到達昌邑的時候,正是半夜時分,劉賀正在睡覺。事關重大,劉賀被人從睡夢中叫醒了。使者團的名義是要求劉賀到長安主持昭帝的葬禮,意思就是請劉賀進長安繼承皇位。劉賀接到霍光的書信,簡直不敢相信,確定屬實後,高興得手舞足蹈。
時間緊急,第二天劉賀便和使臣們動身去往長安。王吉見劉賀喜形於色,忙跪下進諫道:“大王去長安主持先帝葬禮,應該顯出一副悲哀之狀,切不可妄自行事。大將軍霍光享譽滿朝,一定要尊降他,政務都要請大將軍處置,大王一定要留心。”
劉賀哪裏還有心思聽王吉的話,早就不耐煩了。到了中午便起程出發,路上馬不停蹄,隻希望早點到長安。隻用了兩三個時辰就到了定陶,趕了135裏路,侍從的馬匹接連累死在了路上。郎中令龔遂忙進諫劉賀,劉賀這才令郎官、謁者50多人返回昌邑。
這一路上並不消停,到了濟陽,劉賀命人尋求鳴叫聲很長的雞,路上買合竹杖。到了弘農時,更加不像話,讓身材高大的奴仆用裝載衣物的車子裝載搶來的女子。這件事很快就被別人知道了,到了湖縣,使者就此事責備昌邑相安樂,安樂將這事告訴了龔遂。龔遂隻好去問劉賀到底怎麼回事,劉賀斬釘截鐵道:“斷無此事。”龔遂聞言道:“既然沒有此事,為何舍不得一個奴婢,讓他敗壞名聲呢?請將他交給法官處置,來洗刷大王。”說著就揪住了此人將之交給衛士長處置。
劉賀一行人到達灞上時,大鴻臚已經在郊外迎接了,主管車馬的騶官奉上皇帝乘坐的車子。劉賀令他的仆從壽成駕車,郎中令龔遂同車參乘。走到了光明東都門,龔遂說:“按禮製,奔喪望見國都就要哭。這已是長安的東郭門。”劉賀說:“我咽喉痛,不能哭。”到了城門,龔遂又說此事,劉賀說:“城門和郭門一樣的。”將到未央宮的東門,龔遂說:“昌邑國的吊喪帳篷在這個門外的大路北,不到吊喪帳篷的地方,有南北方向的人行道,離這裏不到幾步,大王應該下車,向著宮門麵向西匍匐,哭至盡情哀傷為止。”劉賀這次同意了。
公元前74年,六月初一,劉賀按照禮儀完成了哭喪,並接受了皇帝印璽和綬帶,成為大漢王朝新任皇帝,尊上官皇後為皇太後,並嗣漢昭帝,算是漢昭帝的嗣子。
可立便可廢
劉賀繼位是霍光一手安排的,但是劉賀登基稱帝之後的表現則令霍光在內的眾人大跌眼鏡。劉賀不敢怠慢霍光,但也隻是對他敬而遠之。
尚在昭帝喪禮期間,劉賀便絲毫不顧禮節肆意淫亂。按照規定,昭帝喪禮期間不準玩樂。但劉賀不管這些,依舊命人將宮中所有樂器搬了出來,讓每人手持一件,排列在宮內大道兩旁,肆意彈奏,聲響震天,熱鬧非凡。皇宮玩夠了就駕著車子到上林苑中嬉戲遊樂。本來還規定,喪禮期間一律吃素,劉賀不滿素菜素飯,便召來太宮,命他按平日裏皇帝的飲食規格弄來。太宮害怕違背禮法,不敢應承。劉賀便命自己人到宮外大肆購買山珍海味,帶回宮中,大肆宴飲。
非但如此,劉賀還將原來與之玩樂和奉承他的人從昌邑召來,封賞他們高官厚祿。並且讓這些人拿著旄節下命令給各官署征調並索取物資,短短20多天內,竟有1200次。
文學光祿大夫夏侯勝、侍中傅嘉等多次進諫,規勸過失,劉賀竟派人按簿冊責問夏侯勝,又把傅嘉捆起來關進監獄。大臣張敞看不過劉賀荒淫無道,喪失帝王禮義,攪亂朝廷製度,多次上書規勸道:“昭帝過世,並無子嗣,群臣心憂,一心想選一位賢明之主繼承大業。車駕東迎之日,陛下唯恐行程太慢,頗為失禮。如今陛下正值壯年,剛剛繼位,天下人無不側目以視,急切想知道陛下何以治國。如今定策之臣尚未褒獎,陛下隨臣卻得升遷,未免令人心寒……”
霍光對劉賀的所作所為更是非常不滿,見到這封上書後,對左右道:“張敞所言有理,可遷為豫州刺史。”
大司農田延年曾在霍光幕府任職,深受霍光信任,於是召田延年前來商討。霍光對田延年道:“新君沒有為君之象,肆意踐踏禮法,此事該如何是好?”
田延年道:“將軍是國家的柱石,既然已知此人難以肩負重任,為什麼不稟明太後,另選賢德為帝呢?”
霍光道:“如今正想這麼辦,不知古時有這樣的事情嗎?”
田延年道:“伊尹在商朝為相,廢掉了商王太甲,國家才得以安定,後世都稱讚其忠心。將軍能做事,便是漢朝的伊尹了。”
霍光聽從了田延年的話,心中有底,遂加封田延年為給事中,並派遣他去征求丞相楊敞的意見,自己則召來車騎將軍張安世商量對策。
張安世是西漢著名酷吏張湯之子,武帝時為尚書令,漢昭帝時被封為右將軍,因輔佐有功,被封為富平侯。他素來和霍光交好,對霍光言聽計從,自然不會反對。楊敞雖為丞相,但是軍政大權都在霍光手中,從來不違背霍光的意思。得知是霍光的授意後,便表示定當配合。
霍光獲得了張安世、楊敞、田延年等人的配合,便召集丞相、禦史、將軍、中二千石、大夫、博士等大臣到未央宮中商議此事。眾人隻見霍光緊鎖眉頭,不知何事。隻聽霍光道:“昌邑王行為混亂,恐將危害國家,該如何是好?”
大臣們聽完霍光的話麵麵相覷,都愣住了,不知該如何是好。霍光沒有稱天子為陛下,而是將之稱之為“昌邑王”,看來是已經有了廢帝之心。眾人都聽出了這層意思,所以才驚慌失措。
此時,田延年站起身來,走向前去,手按長劍道:“孝武皇帝將昭帝托付將軍,亦將天下托付於將軍,皆因將軍是忠賢之人,能安劉氏天下。如今昌邑王行為不謹,如同煮沸之水般不安,這樣下去,國家將危。況且漢室皇帝諡號都有個孝字,意味使子孫能永保天下,使祖宗能長享祭祀。如果漢室絕嗣,將軍雖死,何顏見先帝?今日之論,不容猶豫,應從速解決。大臣中誰答應晚了,我就將其斬於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