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輯 宇宙篇(1 / 3)

河外星係

河外星係是銀河係以外與銀河係類似的巨大天體。人類肉眼可見的河外星係隻有仙女座大星雲和大、小麥哲倫星雲,然而它們在人們的眼裏隻是一團星光。離銀河係最近的星係是大、小麥哲倫星雲,距離地球分別約為16萬和19萬光年。銀河係同麥哲倫星雲、仙女座大星雲以及三角座星係等30多個星係構成一個集團,稱為本星係群。

恒星

人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恒星,實際上都是發光的球狀高溫氣體。恒星的氣體靠萬有引力聚集在一起。它們的能量來源於自身氣體的“燃燒”,但這一過程不同於煤的燃燒,而是一種熱核反應,稱為核聚變。一顆恒星內氣體含量的多少非常重要,因為這會影響到它的引力、溫度、壓力、密度和體積。恒星通常存在於星係之中,每個星係都包含許多類型不同的恒星。直到20世紀天文學家才了解恒星的本質,此前他們更關注的是恒星的位置。

恒星的誕生

恒星的一生,開始於由氣體和塵埃物質構成的雲團,即星雲。在引力的作用下,星雲中大量的氣體和塵埃物質突然收縮,內部溫度越來越高,以致觸發核反應。一顆光芒四射的恒星即由此誕生。恒星的壽命長達數十億年。

恒星的衰亡

恒星如何演化,取決於其自身質量的大小。如果恒星質量與太陽相近,就能持續發光約100億年,然後體積逐漸膨脹,變成紅巨星。紅巨星以後會坍縮,演化成體積僅比行星略大的白矮星。如果其質量比太陽大很多,持續發光的時間就會遠比太陽短,然後體積膨脹幾百倍,變成超巨星,隨即在一次大爆炸中四分五裂。這類恒星大爆炸時釋放出大量能量,亮度突然增強,被稱為超新星。爆炸後的殘骸最終坍縮成體積小、密度高的中子星,甚至進一步坍縮成為黑洞。

恒星的大小

和地球比起來,太陽是巨大的星球,但在所有的恒星中卻隻是中等大小而已。主序星中最小的恒星,半徑約為太陽的1br4,而最大的恒星半徑約為太陽的4倍大。我們肉眼所見最亮的天狼星,半徑約為太陽的2倍;而獅子座的軒轅十四約為太陽的4倍,是體積非常大的主序星。另外,還有比主序星更大的恒星,稱為巨星或超巨星。巨星的半徑是太陽半徑的數十倍到百倍;超巨星則多達數百倍。比主序星更小的恒星群,包括白矮星或中子星。白矮星的直徑為太陽直徑的數十分之一,而中子星的直徑僅為太陽直徑的數千分之一。

疏散星團

疏散星團常常隻含有十幾顆到幾百顆恒星。這些恒星溫度很高,且比較年輕,每顆恒星之間相隔32.6光年。昴星團(又稱七姐妹星座)是能用肉眼看到的疏散星團之一。

星座

人們為了識別恒星、星係和天空中的其他天體,而將天空劃分成的若幹區域,這就是星座。許多年以前,在望遠鏡未被發明之前,早期的天文學家們依據星座中恒星排列的形狀,用古代傳說中的神、英雄和動物來為星座命名。古希臘探知的星座為48個,而現今人們已經確認了88個星座。

河外星係

河外星係是銀河係以外與銀河係類似的巨大天體。人類肉眼可見的河外星係隻有仙女座大星雲和大、小麥哲倫星雲,然而它們在人們的眼裏隻是一團星光。離銀河係最近的星係是大、小麥哲倫星雲,距離地球分別約為16萬和19萬光年。銀河係同麥哲倫星雲、仙女座大星雲以及三角座星係等30多個星係構成一個集團,稱為本星係群。

恒星

人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恒星,實際上都是發光的球狀高溫氣體。恒星的氣體靠萬有引力聚集在一起。它們的能量來源於自身氣體的“燃燒”,但這一過程不同於煤的燃燒,而是一種熱核反應,稱為核聚變。一顆恒星內氣體含量的多少非常重要,因為這會影響到它的引力、溫度、壓力、密度和體積。恒星通常存在於星係之中,每個星係都包含許多類型不同的恒星。直到20世紀天文學家才了解恒星的本質,此前他們更關注的是恒星的位置。

恒星的誕生

恒星的一生,開始於由氣體和塵埃物質構成的雲團,即星雲。在引力的作用下,星雲中大量的氣體和塵埃物質突然收縮,內部溫度越來越高,以致觸發核反應。一顆光芒四射的恒星即由此誕生。恒星的壽命長達數十億年。

恒星的衰亡

恒星如何演化,取決於其自身質量的大小。如果恒星質量與太陽相近,就能持續發光約100億年,然後體積逐漸膨脹,變成紅巨星。紅巨星以後會坍縮,演化成體積僅比行星略大的白矮星。如果其質量比太陽大很多,持續發光的時間就會遠比太陽短,然後體積膨脹幾百倍,變成超巨星,隨即在一次大爆炸中四分五裂。這類恒星大爆炸時釋放出大量能量,亮度突然增強,被稱為超新星。爆炸後的殘骸最終坍縮成體積小、密度高的中子星,甚至進一步坍縮成為黑洞。

恒星的大小

和地球比起來,太陽是巨大的星球,但在所有的恒星中卻隻是中等大小而已。主序星中最小的恒星,半徑約為太陽的1br4,而最大的恒星半徑約為太陽的4倍大。我們肉眼所見最亮的天狼星,半徑約為太陽的2倍;而獅子座的軒轅十四約為太陽的4倍,是體積非常大的主序星。另外,還有比主序星更大的恒星,稱為巨星或超巨星。巨星的半徑是太陽半徑的數十倍到百倍;超巨星則多達數百倍。比主序星更小的恒星群,包括白矮星或中子星。白矮星的直徑為太陽直徑的數十分之一,而中子星的直徑僅為太陽直徑的數千分之一。

疏散星團

疏散星團常常隻含有十幾顆到幾百顆恒星。這些恒星溫度很高,且比較年輕,每顆恒星之間相隔32.6光年。昴星團(又稱七姐妹星座)是能用肉眼看到的疏散星團之一。

星座

人們為了識別恒星、星係和天空中的其他天體,而將天空劃分成的若幹區域,這就是星座。許多年以前,在望遠鏡未被發明之前,早期的天文學家們依據星座中恒星排列的形狀,用古代傳說中的神、英雄和動物來為星座命名。古希臘探知的星座為48個,而現今人們已經確認了88個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