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化:排斥男女之外的其他性別;

生殖化:把性置於生殖的統治之下;

行為化:主要從行為的角度看性的現象;

陰莖中心化:把陰莖插入陰道作為性的標準表現模式。可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在性的國際研究領域中,許多人文社會研究者提出了社會建構的新視角,開始強調性的社會文化意義。與此同時,西方的女性主義研究、男女同性戀研究和社會性別(gender)概念的發展,也有力地挑戰了性的科學主義。有關社會性別與性之間的關係、性框架中的權勢關係、性認同與表現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艾滋病時代的性研究,開始成為學術關注的重點。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一些學者開始日益重視性的社會文化特征,開始引進與發揚“性的建構主義思想”,開始推進“性—社會性別係統”的研究,特別是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概念及其理念。但是這隻是一個開始,尚未形成一種思潮。其實在中國,民間的性相關的詞彙非常豐富,隻是主流社會不予承認而已。(See Huang Yingying,Key Words on Sexuality in a,Manila:Uy of Philippine,2006。)

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第十屆中國Sexuality研究的年度會議,把主題確定為“中國性研究的起點與使命”。其中有一個分會專門討論“性”的概念,並且達成了這樣的共識:Sexuality中國學者使用過多種翻譯:性現象、性狀況、性經驗、性征、性素質、性本性等。筆者以前使用“性存在”,2005年之後放棄;在本書的最後將提出“全性”的概念。是人的一個核心概念,它涵蓋生物學意義上的性,但是還包括性別認同與性身份、性取向、性愛傾向、情感依戀等等內容。這些內容通過幻想、欲望、信仰、態度、價值、行為、實踐、角色和關係得以表達,是生物、心理、社會經濟、文化、倫理和宗教或精神諸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

中國最近30年來在性研究領域中所發生的最主要的變化,既不僅僅是參加者與研究成果的增加,也不僅僅是社會影響的擴大,而是xuality與社會建構思想的引入、強調、推廣以及把它推向主流化的不斷努力。

這表明:中國的性研究雖然社會阻礙較多、起點較低,但是能夠從基本理念與指導思想上迅速地從x躍升到xuality,從生物決定論迅速地提升到社會建構論。這才是值得中國研究者驕傲的最大成果,也是必須持之以恒的曆史使命。

LGBT:被忽略的“社會性別”

(這裏主要關注與性密切相關的中國LGBT的研究和實踐工作,而不是完整的社會性別的範疇。)

男女化:排斥男女之外的其他性別;

生殖化:把性置於生殖的統治之下;

行為化:主要從行為的角度看性的現象;

陰莖中心化:把陰莖插入陰道作為性的標準表現模式。可是,20世紀70年代以後,在性的國際研究領域中,許多人文社會研究者提出了社會建構的新視角,開始強調性的社會文化意義。與此同時,西方的女性主義研究、男女同性戀研究和社會性別(gender)概念的發展,也有力地挑戰了性的科學主義。有關社會性別與性之間的關係、性框架中的權勢關係、性認同與表現之間的複雜關係以及艾滋病時代的性研究,開始成為學術關注的重點。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的一些學者開始日益重視性的社會文化特征,開始引進與發揚“性的建構主義思想”,開始推進“性—社會性別係統”的研究,特別是LGBT(男女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概念及其理念。但是這隻是一個開始,尚未形成一種思潮。其實在中國,民間的性相關的詞彙非常豐富,隻是主流社會不予承認而已。(See Huang Yingying,Key Words on Sexuality in a,Manila:Uy of Philippine,2006。)

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第十屆中國Sexuality研究的年度會議,把主題確定為“中國性研究的起點與使命”。其中有一個分會專門討論“性”的概念,並且達成了這樣的共識:Sexuality中國學者使用過多種翻譯:性現象、性狀況、性經驗、性征、性素質、性本性等。筆者以前使用“性存在”,2005年之後放棄;在本書的最後將提出“全性”的概念。是人的一個核心概念,它涵蓋生物學意義上的性,但是還包括性別認同與性身份、性取向、性愛傾向、情感依戀等等內容。這些內容通過幻想、欲望、信仰、態度、價值、行為、實踐、角色和關係得以表達,是生物、心理、社會經濟、文化、倫理和宗教或精神諸因素相互影響的結果。

中國最近30年來在性研究領域中所發生的最主要的變化,既不僅僅是參加者與研究成果的增加,也不僅僅是社會影響的擴大,而是xuality與社會建構思想的引入、強調、推廣以及把它推向主流化的不斷努力。

這表明:中國的性研究雖然社會阻礙較多、起點較低,但是能夠從基本理念與指導思想上迅速地從x躍升到xuality,從生物決定論迅速地提升到社會建構論。這才是值得中國研究者驕傲的最大成果,也是必須持之以恒的曆史使命。

LGBT:被忽略的“社會性別”

(這裏主要關注與性密切相關的中國LGBT的研究和實踐工作,而不是完整的社會性別的範疇。)

20世紀80年代初期,婦女學的信息開始傳到中國。1993年海外中華婦女學會第一次同中國婦女研究者合作,與天津師範大學的婦女研究中心一起舉辦了為期兩周的“第一屆中國婦女與發展研討會”。會上明確用“社會性別”這個詞來介紹gender這個新概念,引起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