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3月8日,郵電局,以肯定和歌頌鄉村女教師不平凡業績為目的,發行了一套名為《鄉村女教師》的特種郵票。
n市丁芳村,十裏八鄉唯一的鄉村女教師張巧娣,在這天收到了比這套特種郵票更珍貴的禮物--她的第一個孩子。
“大貴,閨女名字爹娘有給起嗎?”
躺在李大貴從公社裏借來的板車,張巧娣蓋著厚厚的被子,被遮的嚴嚴實實。
“起了,叫李春娜,春是排行,娜是名。”
李大貴憨憨的臉上,帶著滿足的笑容,閨女能得老爹取名字,還能和家裏小子一起排行,這都是爹娘看重媳婦的表現。
隻要一想到媳婦兒和閨女,李大貴臉上的笑容,忍不住又加深了幾分。
“春娜……”
躺著的張巧娣側著上半身,摟著軟軟的、小小的閨女,手指輕輕點了點閨女的皺巴、幹黃的小臉。
“希望春娜長大後,能人如其名,好看些。”
初為人母的張巧娣,還沒立馬代入母親的角色,頗有些嫌棄閨女的醜兮兮的外表,小聲地祈願。
“還有春娜的小名,爹娘的意思是讓咱自己取。”
走在前麵,趕著騾子的李大貴沒聽到張巧娣的小聲嘟囔,自顧自地講著閨女名字的事情。
“就叫娜娜好了,好記也好聽,挺好的。”
張巧娣微微揚聲,大概是因為剛生產完,聽著聲音中氣略有些不足。
“好嘞,阿爹帶娜娜回家嘍~”
李大貴笑著揚聲,拉著騾子,大步往前走。
坑坑窪窪的泥路,板車從上麵走過去,一顛顛地,還沒睜開眼的小娜娜,咧開無牙小口,‘咯咯’的笑起來。
75年的n市農村,尚處於人均挨餓的狀態,即便是村裏受人尊敬的女教師,張巧娣也並不比別的婦人多吃多少好的。
正因為在母胎中就營養不良,小小的李春娜看上去既不白,也不胖,和村裏大多數嬰兒一樣,看起上去瘦弱、可憐,一點也不討喜。
但是幸好,遺傳自李家和張巧娣的樂觀,從她開始從娘胎中出來開始,除了吃喝拉撒睡,總是在咯咯地笑著。
也不要人特別的去哄,就算隻是自己和自己玩,都會快樂的笑著。
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小娜娜即便長相不討喜,可是卻因為愛笑,深得家裏人的喜愛。
尤其是大家長爺爺和奶奶。
每次下工回到家,一聽見大孫女‘咯咯’的笑聲,再一看見她笑起來不見眼不見牙的小模樣,身上的疲憊直接一掃而空。
整個人精神的不得了。
“哎呦,阿奶的大孫女,怎麼每天都這麼開心呢。”
老婦人方翠花笑嗬嗬地伸著手,逗著孩子,大概是擔心手上的粗繭子弄疼小孩子,她並不直接碰孩子。
雖說著老婦人,實際上方翠花還不到五十歲,不過是過於辛勞的生活,讓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加蒼老。
不過,在75年的農村,大家都是這樣,倒也不顯得出奇。
“真是的,每次都是你一個人逗弄大孫女,也不抱出來給我這個阿爺瞅瞅。”
隻在孩子剛回來那天見過一麵的老大爺李全富,蹲在大門口,不滿地念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