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日本人想竊取世界上最先進的生產啤酒的技術信息,於是,這位先生便隻身來到丹麥。由於丹麥的啤酒廠技術保密工作極為嚴密,日本人在工廠門外徘徊許久也無法進去。
如何是好?日本人苦思冥想仍沒有辦法。一天,他發現啤酒廠老板乘坐一輛黑色轎車進出大門,忽然靈感一閃,日本人有了主意。
老板的車快進大門了,“不好”!司機驚叫一聲,接著“嘎”地一聲急刹車。“哦,我的上帝,慘了!”還是太遲了,車輪從一位男士的一條腿上一碾而過。
傷者立即被送往醫院搶救,啤酒廠老板十分抱歉地說:“很對不起,你客居異鄉,今後打算怎麼辦?”傷者說:“沒關係,等我的傷完全好了以後,你就讓我看大門好了!”
這傷者就是那位欲竊啤酒技術的日本人。這次車禍是他自導自演的“苦肉計”。
就這樣,日本人就在那家啤酒廠看了三年大門,他把整套釀酒工藝記熟後就不辭而別回日本了。不久,日本又多了一家質量很高、幾乎與丹麥啤酒廠相媲美的啤酒廠了。
這個故事便是商海諜技中的一招——苦肉計,它適用於類似連工廠也沒法進的情形。這招主要是利用人們的同情心,負疚感而使對方完全放鬆警惕,從而達到獲取技術信息的目的。
了解花招
商場如戰場,騙人的手段層出不窮。事先做一些了解,才能避免自己上當受騙,遭受損失。
(1)利用顧客心理行騙
奸商做生意,靠的是一個“騙”字,他們很注意揣摩消費者心理,以投其所好,讓消費者上當受騙。奸商主要是根據消費者以下一些心理行騙的。
有的消費者喜歡占小便宜,在秤杆上挺計較。於是,奸商便在秤杆上耍花招,或用手指的技巧、用磁鐵吸附等方法把秤杆翹高一點,或先不秤夠分量,再“大虧血本”似的給你加一點,這樣就使你感到秤的分量多,得到“占點小便宜”的心理滿足。其實,分量並不足。
有的消費者喜歡出便宜價買貨。於是,奸商便投其所好,或將貨物的原價故意抬高,顯得現價很低;或以“出口轉內銷”、“出廠處理價”等相標榜,外麵或再包上印有外文的塑料袋,或貼上防偽商標。這種方法使不少消費者上當受騙。
有的消費者認為“貨貴不會假”。奸商就專門迎合顧客這種心理,把假貨賣得很貴,不論你如何討價還價,也絕不退步,使你感到此物確實貨真價實,心甘情願地買下來。
有的消費者急欲購買市場上一時脫銷或很難買到的緊俏貨。奸商就使用“以假亂真”的手法,偽造商品,賺取高利。如用牛骨充虎骨,用土豆塗上泥充當鬆花蛋,用式樣相似的劣質衣褲充當名牌衣褲賣,用名牌包裝賣假煙,等等。一些不懂貨的消費者最易上當。
有的消費者認為“多人買的不會吃虧”。一些不法商販便利用這種心理,使用種種手段製造“多人買”、“賣得快”的假象,如雇人排隊搶購,請同夥扮演消費者在一旁“義務”吹噓、虛張聲勢,或故意少拿出賣品,說是賣剩最後幾件了,等等。一些消費者在這些心理暗示、渲染下,不作分析鑒別,便買下假貨或高價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