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人際交往要守信(1)(3 / 3)

聖經中所述“信心移山”可說是闡述成功要訣相當真切的至理格言。

深信你有移山的本領,你就能把山移開。可是有這種自信的人並不多,因此成功的人相應地也就不多見。

偶爾地,你也許會聽見有人這麼說:“你以為嘴巴叫‘山呀,走開!’山就會移開?簡直是癡人說夢,根本不可能的事。”

有這種想法的人,顯然把信心和妄想混淆了。不錯,光是希望,並不能替你移山,也不能替你躍過龍門、坐擁華屋厚祿或者混到領導層地位。但是,隻要你有信心,終究可以移山。隻要你相信終會成功,成功也必然屬於你。

信心的力量既非魔術也非神話。

信心的功效即在此。“我一定能”的信念使你產生克服萬難的力量、技巧與精力。一旦你相信“我一定能”,“如何做”也就應運而生。

在美國,每天都有數以萬計的年輕人就業,這些年輕人個個都希望有一天能出人頭地,享受成功的果實。但是他們當中,絕大多數的人都缺乏攀登頂峰的信心,認為根本不可能爬到上麵,這使他們並沒有費心去尋找攀高的階梯。他們的這種態度,便使他們隻配做個平庸的人。

也有少數年輕人對自己充滿信心,他們抱著“總有一天我會爬上去”的信念去做事。憑著無比的信心,他們成功了。就因為他們相信他們會成功,相信成功不是遙不可及的事,他們仔細研究、觀察高級主管的言行舉止,學習他們如何處理問題與做出決定。他們觀察成功者待人處事的態度。

一個人隻要自信,那麼他就能成為他希望成為的那樣的人。

有這麼一件事:心理學家從一班大學生中挑出一個最愚笨、最不招人喜愛的姑娘,並要求她的同學們改變以往對她的看法。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裏,大家都爭先恐後地照顧這位姑娘,向她獻殷勤,陪送她回家,大家以假作真地打心裏認定她是位漂亮、聰慧的姑娘。結果怎樣呢?不到一年,這位姑娘出落得很好,連她的舉止也同以前判若兩人。她對人說她獲得了新生。確實,她並沒有變成另一個人——然而在她身上卻展現出每一個人都蘊藏的美,這種美隻有自己相信自己才會展現出來。

在求人前你一定要充滿信心,默念“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我的目的一定能達到!”

如果沒達到,隻是還沒達到,別著急。

自我表現

自命清高者常常是潔身自好的墨客或仕途失意的文人,或者是那些自命不凡、看破紅塵的人。這種人文化層次一般都較高,他們不願與常人來往,卻希望同有才華的人結交,因此要順利叩開這種人的大門求其辦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善於發現自己,設法展示出自己的才華,因其愛“才”便會自開家門。

學生時代打扮成叫花子徒步考察社會的毛澤東造訪這類人時便常用此法。

在安化縣,他去拜訪夏默庵。夏曾就學於前清兩湖書院,毛澤東兩次晉謁,夏均拒而不見。

當毛澤東再次走訪時,他給毛澤東出了一個對子的上聯,請毛澤東對出下聯。上聯是:“綠楊枝上鳥聲聲,春到也,春去也?”毛澤東稍加思索,便對出了下聯:“青草池中蛙句句,為公乎,為私乎?”下聯對得極妙,夏連聲叫好,並自愧弗如,隨後熱情接待了毛澤東,還給了他8塊銀元,以作旅途之用。

也是在這次考察中,毛澤東去拜謁一位隱居山間的姓劉的老翰林,他先獻上一首詩:“翻山渡水之名郡,竹杖草履謁學尊。途見白雲如晶海,沾衣晨露浸餓身。”詩的前兩句寫經過長途跋涉前來貴地拜謁學尊,第三句暗指劉氏能擺脫俗事糾纏,在山間過隱居生活,末句則寫明了他目前遭受饑餓的現狀,也暗示了前來拜謁的目的。

劉翰林一見信上的詩,對他的才氣很是讚賞,不僅熱情接待了他,還給了他不少紋銀。毛澤東通過展示其才順利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以誠待人

經營房地產推銷的曹先生,有次承擔了一項艱難的土地推銷工作。因為這塊土地雖然接近火車站,交通便利,但非常不幸,它緊鄰一家木材加工廠,電動鋸木的噪聲使一般人難以忍受。他幾次上門推銷,都因噪聲而被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