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一位農村朋友,到城裏串門總是帶些自家產的西紅柿、黃瓜、小米、綠豆等,因為城裏缺,或者說不如他送的新鮮,因此主人總是很高興地收下這些禮物。
對方住址巧打聽
求人時送禮必須知道對方的住處。如果對方是零售店的店主,問題還不大,因為大部分店鋪就是他們的家。但是,如果住處不在其工作場所的話,要弄清他的住址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盡管有的名片上有家庭住址,但這種情況並不多。如果向對方的公司或有關機關打聽的話,又非常不恰當,弄得不好還會引起對方的反感。如果直截了當地跟對方說:“想送點禮品給您,所以請您告訴我您家的住址。”那就太露骨了,這也不好。若不跟對方明說,僅含糊其詞地請對方告訴你他家的住址,有些人會很高興地告訴你,但大部分人不喜歡這樣做,他會很冷淡地回答:“有事情到工作單位來找我!”這看起來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做起來卻相當困難,那麼,怎樣辦呢?
你可以這樣跟對方說:“我打算給您寄個賀年卡,請問您的住址是……”再不好客的人,當聽說你要給他寄賀年片也會痛痛快快地告訴你的。
如果想知道同一單位的幾個人的住址的話,不必一個一個地去問其本人,可選擇一位你認為最近的人就行了,通過他再打聽其他人的住址,如果能向他借來單位員工的通信錄那就再好不過了。
在打聽某人的住址時,尤其要注意不要當著其他人的麵打聽,要設法在沒有第三者在場的場合打聽,如果當著別人的麵打聽,別的人就可能猜測“這家夥不知又要幹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了”。在這種情況下,對方和第三者都會很反感。
送禮的學問
常言說,送禮要送到心坎上。禮物是感情的傳遞物,是傳送友誼的媒介。所以,我們在選擇禮品時,應根據自己的感情和心理來挑選禮物,也就是說要千方百計將自己的情感通過特定的禮品表現出來,讓對方在接受禮品時,能感受到你的一片深情厚意,即以物見情,以情感人。隻有做到這點,才能使你的送禮行為高尚、文雅、親切、友好。
比如,為生病住院的朋友送去一束美麗的鮮花,定會使他心情愉快,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為遠方同學送去一幀昔日同窗好友相聚的照片,會喚起他學生時代的美好回憶;為愛好文學的朋友送一套他現在手頭還沒有的文學名著,會使他欣喜若狂,愛不釋手;為心上人送去一條美麗而精致的紗巾、漂亮的領帶,會使對方感受到一份深深的愛的情意。
所以,就禮物的質量而言,它的價值不一定以值多少錢來衡量,而是由禮物本身的意義來體現的。如在選擇禮品時,從思想性、藝術性、趣味性、紀念性等方麵下點工夫,做到別出心裁,不落俗套,效果肯定很好。
另外,不同層次的人,其生活需要是有差別、有距離的。
一般來說,對於文化層次較高的追求精神享受的人,宜選擇精美高雅的禮品,如名人字畫、工藝美術精品及各種高檔文化用品等;對於文化層次較低、偏重追求物質享受的人,宜選擇一些比較新穎別致、精美時髦的日用消費品作禮物,其中應以吃的、穿的、玩的為主;對於一些生活比較困難,除了生存以外很少有其他享受要求的人,就不必買那些他的生活中根本用不著的東西,他最缺什麼就給他送什麼,有的送些錢效果也很好。
總之,選擇禮品要看對象,因人施禮。
求人送禮要因人而異
求人時送禮要因人而異。贈送禮品的對象是什麼人,是我們送禮前首先要考慮的問題。這就是說送禮要有針對性。送給戀人和送給友人的禮品能一樣嗎?送給老人和送給孩子的禮品不同,送給老板和送給親戚的禮品也有區別,送給知識分子和送給工人的禮品也有變化,送給富裕者和貧困者的禮品應有選擇。
為了使我們在送禮時收到好的效果,達到增進人際交往的目的,至少在分析送禮對象時應從如下角度考慮。
(1)對家貧者,以實惠為佳
家貧者,生活必不寬裕,你送去的禮物如是實惠的生活消費品,必於他有貼補之用。與其送去隻具觀賞性的工藝品,讓其束之高閣,不如送上食物穿用讓他即時消費,更可令其心花怒放。他也會對你“雨中送傘”、“雪中送炭”感激涕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