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天下的安全置於我一人肩上,因此,我要慎重地警惕自己,即使歌功頌德,我還需檢點自己的言行,加緊努力。但是,隻靠我一人是難有作為的,希望你們能做我的耳目,發現我有所失,請直言無妨,君臣之間如有疑惑而不說,對治國是極其有害的。”
唐太宗如此開明,才引出善諫的魏征。以這種態度施政,才出現了中國曆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要想萬事順利,就要“行百裏者半九十”,順風滿帆不掉以輕心,以“安全駕駛”的姿勢去把持最後關頭。
要有高境界
從前有個人,相貌極醜,街上行人都要掉頭對他多看一眼。他從不修飾,到死都不在乎衣著。窄窄的黑褲子,傘套似的上衣,加上高頂窄邊的大禮帽,難看的雙手晃來晃去。
他是小地方的人,直到臨終,甚至已經身任高職,舉止仍是邊鄙傖夫的樣子,仍然不穿外衣就開門,仍戴手套去歌劇院,總是講不得體的笑話,往往在公眾場合忽然憂鬱起來,不言不語。無論在什麼地方——在法院、講壇、國會、農莊,甚至於他自己家裏——他處處都顯得不得其所。
他不但出身貧賤,而且身世蒙羞,母親是私生女,他一生都對這些缺點非常敏感。沒人出身比他更低,沒人比他升得更高。他後來任美國大總統。
這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林肯。
原來林肯並不是用每一個長處抵每一個短處來求補償,而是憑偉大的睿智與情操,使自己淩駕於一切短處之上,置身於更高的境界。隻有在一個方麵,就是教育方麵,他直接補償自己的不足。他拚命自修來克服早期的障礙,他非常孤陋寡聞,在20歲以前聽牧師布道,他們都說地球是扁的。他在燭光、燈光和火光前讀書,讀得眼球子在眼眶裏越陷越深。眼看知識無涯,而自己所知有限,他總是感覺沮喪。他填寫國會議員履曆,在教育項下填的是:“有缺點。”
他一生就是對一切他所缺乏的全麵補償。他不求名利地位,不求愛情與婚姻美滿,集中全力以求達到更高的目標,他渴望把他的獨特思想與崇高人格裏的一切優點奉獻出來,造福人類。
可是,常人必須選擇可以達到的目標,不可好高騖遠,妄自追求達不到的目標。
現在要討論最後的問題:假定你有一兩種自卑感,而想加以利用,轉弱為強,辦得到嗎?
不錯,並不容易。但是辦不到嗎?就人們過去的經驗來說,並非如此,有幾位偉人(男女都有)生平就是一部奮鬥史,顯示出補償作用而獲得成就的可能性有多大,讀達爾文、濟慈、康德、拜倫、培根、亞裏士多德的傳記,就不會不明白,他們的一生,都是個人缺陷形成的。像亞曆山大、拿破侖、納爾遜,是因為生來身材矮小,所以立誌要在軍事上獲得輝煌成就;像蘇格拉底、伏爾泰,是因為自慚奇醜,所以在思想上痛下功夫而大放光芒。
唯一的阻礙,不是我們不能改變自己,也不是改變的困難,而是我們不要改變。隻要別人或是別的事物改變了,你就會看到,我們把自己調整得多好。
現在就是開始的時候了,有了明了你自己的這個竅門,你便可以過大好的新生活。你不會再讓自卑感作祟而使自己覺得難堪,你會決定像一般成功快樂的人那樣,好好地發揮自卑感原有的作用。雖然起初不大有把握,可是你會發現你自己不再受它的驅使,而是在利用它,將來好過更多彩更豐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