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1841年,約翰罹患了肺結核,身體越來越差,梭羅獨木難支,隻好關掉康科德學院,隨即住進愛默生家,幫忙做些家務雜活的同時,也向他學習寫作。在愛默生的提拔之下,梭羅開始在超驗主義的大本營《日晷》(The Dial)雜誌發表文章,成為嶄露頭角的文壇新人。

1842年1月,梭羅和愛默生都遭遇了慘痛的事情:前者的兄長約翰因為破傷風英年早逝,後者的長子沃爾多由於猩紅熱夭壽而終。約翰的去世給梭羅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創傷,始終不能忘卻兄弟情誼的他想到要通過文字來表達他的悼念,但由於各種紛繁的雜務,這個心願遲遲無法實現。第二年他接受愛默生的安排,遠赴紐約史泰登島,充當後者侄兒侄女的家庭教師;十個月後,他回到康科德鎮,卻又不得不在他父親的鉛筆廠幫忙。

與此同時,康科德鎮也變得日益喧囂起來。蒸汽機的發明和推廣引發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業已接近尾聲,作為最先進交通工具的鐵路開始在新英格蘭地區出現。1843年5月,費奇堡鐵路公司興建的波士頓-費奇堡鐵路正式動工;隔年6月17日,波士頓至康科德路段開通運營,每天有四班固定的列車往返兩地,使原本僻靜的康科德變得非常熱鬧。而梭羅父母的家又正好在火車站附近,離鐵路隻有數百英尺,自然不是適合潛心創作的理想環境。實際上,從約翰去世以後,梭羅的筆記中斷了三年有餘,直到1845年7月5日才又接上,這足以證明悲傷的心情、繁雜的事務和吵鬧的環境影響到他的閱讀及創作,盡管其間他在《日晷》上也發表過若幹散文和詩歌。

1844年4月30日,梭羅和他的朋友愛德華·霍爾在康科德鎮的費爾黑文湖附近遊玩,不慎引發山火,燒毀了三百英畝林木,造成超過兩千美元的損失;這件事成為5月3日《康科德自由人報》上的新聞。梭羅並沒有因此受到任何懲罰,然而鎮上的同胞卻不肯原諒他的無心之失,經常在背後指責他是“燒毀森林的人”。由於紛紜的人言物議,再加上內心的負疚,梭羅在康科德鎮生活得並不舒心,遂漸漸萌發了搬離他父母家的想法。他最初選中了弗林特湖——當地最大的湖泊——旁邊的荒地,準備到那裏蓋一座木屋供自己居住,可是沒能獲得其主人的同意。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當年年底,愛默生以每英畝八美元八美分的價格,買下了瓦爾登湖邊十一英畝林地。作為梭羅的朋友兼導師,他自然沒有理由拒絕前者的請求。於是梭羅在1845年3月底來到了瓦爾登湖,動手搭建一座十英尺寬、十五英尺長的小木屋;等到7月4日,也就是美國的獨立紀念日,終於如願以償地開始了那段將會在後世成為傳奇的獨居生活。

到了1841年,約翰罹患了肺結核,身體越來越差,梭羅獨木難支,隻好關掉康科德學院,隨即住進愛默生家,幫忙做些家務雜活的同時,也向他學習寫作。在愛默生的提拔之下,梭羅開始在超驗主義的大本營《日晷》(The Dial)雜誌發表文章,成為嶄露頭角的文壇新人。

1842年1月,梭羅和愛默生都遭遇了慘痛的事情:前者的兄長約翰因為破傷風英年早逝,後者的長子沃爾多由於猩紅熱夭壽而終。約翰的去世給梭羅造成了極大的精神創傷,始終不能忘卻兄弟情誼的他想到要通過文字來表達他的悼念,但由於各種紛繁的雜務,這個心願遲遲無法實現。第二年他接受愛默生的安排,遠赴紐約史泰登島,充當後者侄兒侄女的家庭教師;十個月後,他回到康科德鎮,卻又不得不在他父親的鉛筆廠幫忙。

與此同時,康科德鎮也變得日益喧囂起來。蒸汽機的發明和推廣引發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業已接近尾聲,作為最先進交通工具的鐵路開始在新英格蘭地區出現。1843年5月,費奇堡鐵路公司興建的波士頓-費奇堡鐵路正式動工;隔年6月17日,波士頓至康科德路段開通運營,每天有四班固定的列車往返兩地,使原本僻靜的康科德變得非常熱鬧。而梭羅父母的家又正好在火車站附近,離鐵路隻有數百英尺,自然不是適合潛心創作的理想環境。實際上,從約翰去世以後,梭羅的筆記中斷了三年有餘,直到1845年7月5日才又接上,這足以證明悲傷的心情、繁雜的事務和吵鬧的環境影響到他的閱讀及創作,盡管其間他在《日晷》上也發表過若幹散文和詩歌。

1844年4月30日,梭羅和他的朋友愛德華·霍爾在康科德鎮的費爾黑文湖附近遊玩,不慎引發山火,燒毀了三百英畝林木,造成超過兩千美元的損失;這件事成為5月3日《康科德自由人報》上的新聞。梭羅並沒有因此受到任何懲罰,然而鎮上的同胞卻不肯原諒他的無心之失,經常在背後指責他是“燒毀森林的人”。由於紛紜的人言物議,再加上內心的負疚,梭羅在康科德鎮生活得並不舒心,遂漸漸萌發了搬離他父母家的想法。他最初選中了弗林特湖——當地最大的湖泊——旁邊的荒地,準備到那裏蓋一座木屋供自己居住,可是沒能獲得其主人的同意。

事情的轉機出現在當年年底,愛默生以每英畝八美元八美分的價格,買下了瓦爾登湖邊十一英畝林地。作為梭羅的朋友兼導師,他自然沒有理由拒絕前者的請求。於是梭羅在1845年3月底來到了瓦爾登湖,動手搭建一座十英尺寬、十五英尺長的小木屋;等到7月4日,也就是美國的獨立紀念日,終於如願以償地開始了那段將會在後世成為傳奇的獨居生活。

瓦爾登湖位於康科德鎮區南邊大約一英裏處,雖然費奇堡鐵路緊貼著湖邊經過,但由於人跡罕至,依然是個非常安靜的地方;梭羅在這裏度過了也許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年。1847年8月,愛默生決定接受英國友人的邀請,到大西洋彼岸去講學和訪問,卻又擔心妻小無人照顧,便邀請梭羅再次住到他家裏。梭羅當然很樂意替愛默生分憂,況且他和後者家人的相處向來非常融洽,所以在9月6日,他帶著兩部在湖邊生活時完成的書稿,永遠地離開了那座親手所建的小木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