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長達一個多小時的交談,蘇葉心中的大石終於落下,在場的人都答應支持他的提案。教育獨立的想法已經在腦海裏存在很久了,經過了七年的何方會談,他陸續獲得了很多人的支持,而今天這一批也是洽談了三次,才在今天正式答應了下來。

一個星期後,一年一度的世界聯合會議召開,蘇葉出席參議,上交了一份提案——教育獨立,並獲得了壓倒性的支持票數。至此,教育係統自成一係。

可別小看這教育獨立,從古至今教育是跟政治分不開關係的,思想的自由,學術的自由一直收到極大的限製,說白了教育是一種統治工具,是處於上層的少數人控製大多數人的一種手段,通過潛移默化來改變思想,塑造三觀。

當然,到了現代,這種情況有了極大的改善,其實就是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隻不過現在被蘇葉扔了個催化劑,加快了變革罷了。

教育係統重組,教育部改名太學院,蘇葉被推選為院長,一時間風光無限。在他的主持下,教育體係在磕磕碰碰地摸索改革中,三年後,改革初成規模,蘇葉決定辭職退休,急流勇退。任人們百般勸說,他心已決,回到無任一身輕的狀態,每天修改一下稿件,完善一下《世界》係列。

兩年後,新春的雪還紛紛揚揚,蘇葉終於把《世界》係列寫到了二十一世紀,而這本巨著也是將要尾聲完結了,蘇葉坐在電腦前,思來想去不知道如何結尾,很是煩躁,起身來到書房,打開宣紙,用鎮紙壓好,拿著毛筆沾了沾墨,一筆一劃,寫下《金剛經》中最後一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一氣嗬成,寫完後蘇葉覺得有些倦了,坐在陽台上的藤椅,小憩一會。

雨雪霏霏,忽然間灰蒙蒙的天放晴,但也是這一天,一件大事發生了。新年的喜慶仍未退卻,晚上七點多,人們正吃著晚飯,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媒體紛紛發出訃告,就是這一天,蘇葉與世長辭,無疾而終,享年六十歲。得知這一消息,人們為之大慟,歎一聲:“傳奇隕落!”。據發現屍體的姚彬說,當是時,蘇葉坐在藤椅上,麵容恬靜,細雪微覆,像是熟睡著一樣,卻沒想到……也是這天晚上,七十六年一遇的哈雷彗星攜帶著眾多小流星劃過天際,後人把這天的異象與蘇葉之死扯上關係,為他的死亡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

七天後,蘇葉的遺體被火化後移往先賢祠埋葬。先賢祠位於北極邊上的一個小島,繁星璀璨,白雪茫茫,運氣好還可以看見極光搖曳,可以說是一個極美麗的地方。能夠進入先賢祠的人,都對世界有著重大貢獻,至今為止葬下了一百六十三位先賢,蘇葉成為了第一百六十四個。

說來蘇葉這一生,生時顯赫,死後榮耀,正是如詩所雲:“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第73章 番外:大夢終醒,雲正飛揚天湛藍

昏暗的燈光中,可以看見一個人正趴在書桌前,電腦屏幕那待機的logo在上下移動。

“額……頭好痛!”那個人手指動了動,撐著桌子直起了腰,雙目微閉,蹙著眉頭,他揉了揉太陽穴,“誒,我這是在哪?”睜開眼睛後,眼前的場景讓這個年輕人愣住了,他明明記得自己在自家陽台上睡著了,可是這個地方明明不是自己的家啊!

他猛然站起身,撞到桌子,電腦屏幕亮起來了,他瞥了一瞥,如遭雷劈,塵封的記憶被打開——這是他很早很早之前的家!是他在原本那個世界的家!

這個精神恍惚的年輕人就是蘇葉,他顫唞著打開網頁,看著首頁的新聞——□□會議落幕,他很確定自己又回來了,回到了原來的那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