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裏,京郊城外連著下了好幾天的大雪,將正欲帶著蘇青月進京認親的顧家一行人困在城外不說,蘇青月還因著路途顛簸,水土不服一時病了,連日裏的大雪更加重了蘇青月的病情,這一拖竟就拖了數日。
侍候在蘇青月一側的長臉丫鬟忍不住和一旁的同伴埋怨說:“這蘇姑娘倒真是小姐的身子,如此嬌弱,連累自己也連累我們。”
另一邊的圓臉丫鬟則不屑道:“是真小姐還是假小姐都不一定呢,說不得這一病人就沒了。”
“噓。”長臉丫鬟突然道:“我怎麼覺著蘇姑娘剛剛好似動了?”
躺在榻上的蘇青月悄悄的深呼一口氣,是,她已經醒了,確切的說,她已經醒了有三日了。
從一個被親夫殘忍屈下項上人頭以求自保的婦人重回到豆蔻年華,令蘇青月至今都有些不敢置信。
她原名叫蘇青月,不過是個農婦的孩子罷了,十三歲那年,她認識了遠從京城而來遊玩的顧家二公子顧華燦,二人因日漸相處逐漸生出情分,顧華燦將此事告訴了雙親,欲要雙親來定下這門婚事。
顧家乃是侯府,顧華燦乃是侯府嫡子,他的婚事自然不會就這樣簡簡單單的給定下來,所以顧家父母就讓親信先過來了解情況。
這親信跟隨忠勇侯夫婦已有許多年了,所以一眼便看出了蘇青月的容貌和侯夫人鄒氏那位已過世的外祖母——前朝大長公主殿下有七分相似,遂寄書信給忠勇侯夫婦。
忠勇侯夫婦又經過多方確認,了解到蘇青月的養母正是當年在破廟中和侯夫人鄒氏同時產子的農婦何氏,所以眼下唯有一種可能,那便是當年她們無意中將兩個孩子給抱錯了。
忠勇侯夫婦唏噓感歎之餘,就忙派人將蘇青月並她的養父養母給接到京都中來,不想剛到了京郊城外,蘇青月就病了,因此隻得暫時停下。
又遇大雪,直至昨日方才停下。
於是才有了今日這一幕。
也許之前昏迷的蘇青月心中還有些期盼著與親生父母相認之後的日子,但如今複醒來的蘇青月卻不會那樣天真。
蘇青月知道,她當年與顧華彩的抱錯並不是偶然,而是養母何氏故意為之,隻因顧華彩生下來便極瘦弱,幾乎沒有呼吸一般,何氏才想著將兩個孩子給換了,到底顧家殷實,總會想盡了辦法讓顧華彩活下來。
後來,顧華彩活了下來,占著本應該屬於她的身份,如魚得水。
而蘇青月在蘇家被當做牲口一樣使喚。
這些都不重要,蘇青月記憶中十三歲以前的人生,其實已經很淡很淡了。
蘇青月介意的卻是,當她被忠勇侯府認回之後,顧華彩的百般挑撥、姨娘柳氏的不安好心、二房三房的見利忘義、夫君許世佳的見風使舵。
他們所有人,都依托著忠勇侯府而活,但是當大廈將傾,他們所有人又聰明的選擇推倒忠勇侯府這座曾經庇護了他們大半輩子的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