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核裝置上太空的熱阱問題(1 / 2)

任何航天器,最重要的是能源的供應和保障問題。王誌雲也知道在人類目前所掌握的所有可再生能源中,核能是最佳選擇。

但在人類的曆史上,還沒有人將核能放置在航天器上。一方麵是航天器的穩定性和可靠性問題,另一方麵是核能放置在航天器上還存在很多問題。

王誌雲之前本身作為兩院院士,曾經多次參與過核能上天的論證工作。華國也曾經對這樣的構想進行過大量的實驗和仿真,但是結果都不理想。

華國的主要核能設計院和研究機構都在幾大發電集團手中,畢竟核能是相對敏感的資源。一般的民營企業參與核電站的經營也僅僅是參股,不會參與太深。

這天早上早飯的時候,王誌雲又和周思青聊了聊。如果空天戰機真的需要核能作為動力的話,目前國內是沒有相關研究團隊的。最頂尖的研究團隊是核能研究院、科學院、明華大學幾個單位。

他很快安排人員調研了幾家研究機構的情況,唯一有核能上太空研究,並且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機構是明華大學工程物理係。

明華大學工程物理係可是在華國的曆史上都有這重要的地位的。想從這裏走出的數千名畢業生,中間有核科技和其他學科的著名專家,有國家政府的領導幹部,有國防科技戰線上的將軍,更有一大批在核工業和其他戰線上無私奉獻,成績卓越的無名英雄。

王誌雲以前也和這裏的一些專家打過交道,給他的印象是這裏是最難打交道的地方之一。給他做調研的人員給了他一個名字:鄒鵬林鄒院士。這個人王誌雲以前也是認識的,如果用幾個字來形容一下這個人,那麼就是“牛鼻子老道”。

不是王誌雲這個人太刻薄,而是對方實在是清高、自傲,給其他人不可一世的感覺。尤其是王誌雲這樣的有錢人,似乎總是被鄙視。因為對方站在自己的麵前,好像腦門上都貼著幾個字“有理想”!老子就是為祖國奉獻過青春的人,和你們這群資本家不足為伍。要擱在以前,王誌尤其是也不在乎對方什麼態度,畢竟有才能的人多少都有些性格。

可今時不比往日,他一定是要和對方打打交。畢竟鄒鵬林鄒院士本身背景還是很強的,無論是小型的高溫石墨氣冷堆,還是核聚變反應堆托卡馬克,都有涉獵。可即使如此王誌雲的心裏還是打了半天退堂鼓,這要不要聯係,十有八九是被人拒絕。

情急之下,他聯係了周思青,周思青的導師在物理學界還是有一定地位的。雖然他導師已經過世,但學術圈還是看門第的,這樣的背景去了至少不能被人直接給轟出門去。按周思青的說法,好歹的給碗水喝,然後才轟出門去。

兩個人商量許久,又托人找關係,想辦法約對方時間見麵。其實,在華國,有不少沽名釣譽的院士,基本上跟明星拿出場費通告費一樣,給錢就能見到人。可是這個鄒院士可還真不是這樣的人。還真得找和他熟悉的專家,他才肯見一麵。好不容易,最後才約到了時間。

明華大學,作為華國的頂尖學府,坐落在帝都四環之外,占地麵積3000多畝。這在寸土寸金的帝都而言,簡直是奢侈至極,尤其是明華大學所處的地段,被稱為宇宙中心。

王誌雲和周思青去的路上,也是一路堵車,堵了很久。還好兩人提前出來了,否則到了地方如果遲到,一定是又被奚落一頓。

幾個人見麵的地方就在明華大學工物係大樓的一樓會議室。

鄒院士一早已經在會議室等著了。這個鄒院士一副國字臉,雖然不是很高,但是身材很魁梧。會議室裏除了鄒院士,應該是他的學生、學生的學生,還有他的助理。

王誌雲和周思青進了會議室,先是遞上名片。

鄒院士作為主方自然是先開口。“光年科技,我也有耳聞,前幾天你們還和銘新科技合並了。還是比較有前途的公司,不過好像你們是要研發航空航天、機器人相關的產品,和我們核物理的差距比較遠,是不是二位先介紹一下你們的想法。”

“當然,鄒院士。”王誌雲這時候用著很謙卑的態度,投出準備好的演示文檔,對光年科技進行了簡要介紹。當然,介紹到最後肯定是要說明最終的來意,希望能夠與鄒院士的團隊合作開展太空部署核裝置研究。

“太空部署核裝置,這個已經研究很久了。其實結果還是相對來說不理想的。以前周教授的老師在世的時候,恰巧也來我們這裏做過項目評審。太空部署核裝置有幾個問題,一是太空中係統穩定性的問題,我們目前應用的核裝置很多是以在地麵或船舶使用,而太空之上隨著核裝置隨著地球進行旋轉,其內部冷卻劑的流向問題;二是太空宇宙背景輻射帶來大量粒子,為裝置穩定運行帶來隱患;而第三個問題也是最終要的問題,就是熱阱的問題。如果說前兩個問題是可以通過工程手段克服的,那麼第三個問題其實是最難克服的。”鄒院士也並不隱瞞,而是直接了當的說明了目前工程應用中的核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