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工商聯要當好“五員”(3 / 3)

三、適應市場變化,勇於承擔社會責任

去年以來,國際金融危機已經影響到了我區非公有製經濟的發展,特別是鋼材、鐵合金、碳素等高耗能產業和物流業、出口貿易業、石油化工業、房地產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衝擊。從這場危機的影響看,有兩個問題值得高度重視:一是就業壓力明顯加大;二是企業勞資關係麵臨一些新的問題。這些都對非公有製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構成了現實考驗。關於企業如何承擔社會責任,我理解主要是要做到這樣幾點:一是努力辦好企業。辦好企業是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前提條件。離開非公有製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整個經濟也難以實現平穩較快發展,也難以實現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在危機麵前,廣大非公有製經濟人士要積極借鑒應對危機的成功經驗和做法,主動適應市場變化,搶抓機遇,千方百計保持企業穩定發展。二是積極吸納就業。就業是民生的第一大問題,無論是大學生還是農民工,就業直接關係到每個人的生計。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現在非公有製企業已經成為社會就業的主渠道,國家解決就業問題的主要措施的落實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廣大非公有製企業。所以,非公有製企業在生產經營良性運轉的時候,要積極吸納失業人員、大學畢業生和農村剩餘勞動力,減輕社會就業壓力;在生產經營麵臨困難時,更要千方百計保生產,盡力做到“不減薪、不裁員”,盡可能保證就業。三是保證產品質量。企業的主要任務是為社會創造財富,提供物質產品和服務。保證產品質量是企業義不容辭的責任,更是社會對企業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四是保護環境。保護環境不僅是企業對自身負責,更是對人民負責、對子孫後代負責的客觀要求。非公有製企業一定要加快企業科技進步,淘汰落後產能,發展循環經濟,保護好生態環境。五是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發展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企業文化是實現非公有製企業與社會協調發展以及實現自身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大家一定要深入研究企業文化建設,從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入手,積極建設有利於企業健康成長、持續發展,有利於企業增強凝聚力、提高創新力,有利於提高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文化。總之,麵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非公有製經濟人士要站在國家和人民利益大局的高度,以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將社會責任納入經營戰略,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統一起來,在履行社會責任中不斷實現企業的長遠發展。

(摘自2009年6月26日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工商聯八屆二次常委會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