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自治區黨委同意,2010年4月至9月,我們組織指導全區宗教界開展了“弘揚優良傳統、推進宗教和諧、服務寧夏發展”主題教育活動。活動開展以來,各市、各宗教團體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為主線,牢牢把握活動主題,突出自我教育和正麵教育,按照規定的階段和步驟認真實施,整個活動進展順利,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主題教育活動紮實有序,成效明顯
(一)進一步激發了宗教界人士學習思考的緊迫性。通過學習教育,廣大宗教界人士對形勢和自身現狀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普遍感到,如果不加強學習提高,就跟不上形勢的發展,也會被時代和信教群眾所拋棄。宗教界人士開始主動思考宗教與國家、政治、社會的關係,宗教如何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等事關宗教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並在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等許多方麵,與我們增強了共識。
(二)進一步調動了宗教界人士推進宗教與時俱進的積極性。宗教界人士認識到,在時代飛速發展、社會不斷進步的情況下,宗教不能自我封閉、脫離社會,既要適應過去的社會,也要適應今天的社會,始終跟上時代的步伐。宗教界人士普遍認識到,實現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是一個巴掌的“兩麵”,既需要黨和政府的組織引導,也離不開宗教界自身的能動作用,還離不開宗教界代表人士帶頭作用的充分發揮。作為宗教界人士,要進一步發揮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積極探索宗教服務社會、服務發展、服務人群的方式和路徑,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的闡釋,發掘弘揚宗教道德、宗教文化中的優秀成分,不斷推動宗教的中國化、本土化、時代化,推進宗教的與時俱進。
(三)進一步增強了依法開展宗教活動的自覺性。通過教育活動,《宗教事務條例》等政策法規得到了更廣泛的宣傳和貫徹,宗教界人士和廣大信教群眾對自身的權力和義務更清楚了,對繁榮發展與長治久安辯證關係的認識也進一步升華,服務發展、支持發展、參與發展的意識明顯增強,維護穩定、促進穩定、實現穩定的決心更加堅定。宗教界人士普遍認為,沒有團結穩定的局麵,國家沒有保障,宗教也難以生存。宗教要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就要牢固樹立國法大於教法的觀念,增強法製意識,使宗教活動在憲法、法律法規允許的範圍內進行。
(四)進一步提高了加強自身建設的主動性。宗教界人士和各宗教團體都認識到,自身建設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在社會快速發展、形勢複雜多變的今天,宗教界人士隻有不斷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質,才能擔當起引領宗教健康發展的重任。宗教團體隻有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才能更好地團結群眾、服務群眾,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通過這次活動,各級宗教團體積極製定和完善各項規章製度,強化班子隊伍建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廣大宗教界人士也從踐行宗教正信的角度出發,更加重視自身素質的提高。
二、充分運用主題教育活動的好經驗,進一步發揮宗教界人士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中共十七大以來,中央領導多次強調,要全麵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這既是新形勢下黨對宗教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宗教界人士圍繞大局、服務發展的行動指南。這次主題教育活動,我們運用黨的統戰工作和我區近年來宗教工作的基本經驗,在探索新形勢下加強宗教界的自我教育,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等方麵積累了經驗,為進一步調動和發揮宗教界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提供了有益啟示。
(一)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就要不斷地學習提高。不論是從當前形勢任務來看,還是從宗教界自身狀況來講,學習提高不僅是當前的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也是關乎長遠的一項戰略任務。這次主題教育活動,我們堅持把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作為主旨,組織引導廣大宗教界人在學習中提高認識,在實踐中增強素質,不僅激發了廣大宗教界人士認識自我、提高素質的積極性和緊迫感,也有效地促進了宗教團體建設,全麵提升了宗教界服務發展、服務社會的能力。實踐證明,學習提高始終是宗教界人士的首要任務。要發揮“積極作用”,必須強化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實現學習與實踐的有機統一。隻有這樣,才能為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積極作用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充分發揮“積極作用”,就要不斷推進宗教的中國化、本土化。宗教不僅要適應過去的社會,還要適應當前的社會,這是黨和政府的一貫要求,也是各宗教生存與發展的需要。這次主題教育活動中,我們緊緊圍繞宗教的進一步中國化等問題,支持和鼓勵宗教界挖掘宗教教義、宗教道德、宗教文化中的優秀成分,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時代進步的闡釋,進行了許多有益探索,取得積極成效。曆史和現實表明,任何一種宗教,隻有不斷推進自身的中國化、本土化和時代化,主動地適應中國社會、融入中國社會、紮根於中國土地,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從而為發揮“積極作用”奠定紮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