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五早朝,文武百官來到朝堂之上,卻沒有見到皇帝的蹤影,反而是幾位老臣擁簇著遼東王出現。經由老相爺訴說,眾人這才知道,賢妃因為陷害貴妃和太子的罪行暴露,被陛下處死,陛下也因為羞憤愧悔而撞柱身亡。
老相爺等人當堂宣布了賢妃的諸多罪行,將皇帝以前做過的許多錯事也都推在賢妃身上,這樣畢竟對皇帝的名聲好一些,大不了就是個迷戀美色誤國的君主而已,總比被後人評說是個殘暴不仁的暴君好些啊。
說完了皇帝的死因,接下來老相爺等人又提出了由誰繼位的問題。在場的人文武官員都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油子了,這點兒事情哪裏會不懂?遼東王就在那坐著呢,這不是擺明了人家就是未來的皇帝麼?
皇帝駕崩很可能就與遼東王有關,如今皇帝已經不在了,太子又那個樣子,賢妃的兒子連想都不用想,賢妃犯下那麼多罪行,能夠不牽連兩個皇子就很好了,他們還想當皇帝?這數來數去也就是遼東王,那是先皇親生兒子,也是先皇立下遺詔的太子,人家繼位那是順理成章,誰敢反對?
滿朝文武之中,忠良之臣本來就對秦璟昊有些好感,那些奸佞之徒本來就是見風使舵的小人,這個時候皇帝已經不在沒人給他們做靠山了,眼見著有老相爺等人支持,那邊定國公、還有林將軍兩位顧將軍都在場,那都是手握兵權的將領,有這些人虎視眈眈在旁邊看著,這個時候誰敢反對?
就這樣,眾人沒有二話,共同推舉秦璟昊為新君,並且選了良辰吉時,就在八月二十六舉行登基大典。留下二十天的時間,給禮部等預備大典事宜,皇帝登基可是大事呢,總不能太草率了啊。
諸事商議完畢,宮中才正式開始發喪,皇帝的喪禮一切按照規矩來,並沒有什麼岔子。唯獨賢妃,因為她犯下太多罪行,大齊朝廷無法容下她,秦璟昊也不許她葬入皇陵。於是命人將其火化,然後派了一些人護送著賢妃所生的兩個孩子去了北疆返回萬丹,那邊畢竟是賢妃的母家,賢妃的骨灰也應該送回故鄉安葬。
還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趕緊給雲瑾送信,讓她安心,同時讓雲瑾收拾好王府一切,帶著兒女來京城。秦璟昊即將登基做皇帝,雲瑾理所當然是皇後,往後他們一家子就要生活在皇宮裏了,難道還能讓雲瑾留在遼東?
當然,秦璟昊也是有些擔心雲瑾不肯來,在信裏說了許多好話,並且向雲瑾保證,不管什麼時候都隻愛雲瑾一個人絕不反悔。
兩日之後,雲瑾接到了秦璟昊用鷹隼傳的信。這個時候雲瑾和雲瑤剛剛解決了秦璟宸拍派過去的五千兵馬,有秦璟昊留下的兩千兵馬還有一些護衛,再加上林府派過來幫忙的護衛,雲瑤率領的五千精兵又及時趕到,秦璟宸派去的兵馬被打了個落花流水潰不成軍。
接到了秦璟昊的信,雲瑾也是鬆了口氣,隻要秦璟昊和父母都平安無事就好。至於秦璟昊要做皇帝的事情,其實雲瑾也早就料到了,對於這件事也不像以前那麼排斥。
通過這一次的事情,雲瑾明白了一個道理,隻有變強才能護住親人的平安。以前覺得秦璟昊做了王爺,顧青鬆是定國公兵馬大元帥,這樣的身份就沒人敢欺負他們了。可結果呢?皇帝一聲令下,還不是把顧青鬆打入天牢等候問斬?
要不是秦璟昊苦心籌謀運籌帷幄,想辦法製住了皇帝救下了顧青鬆,恐怕別說是顧青鬆了,連整個兒顧氏都要受牽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權永遠是至高無上,要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人競相追逐爭奪?
秦璟昊已經錯過了一次機會,差點兒落得一個家破人亡的下場,這一次自然不能再錯過機會?誰知道旁人做了皇帝之後會不會對秦璟昊不利?既然這樣,那就不如秦璟昊自己做皇帝,雲瑾相信,秦璟昊一定能夠成為一代明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