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於宜家的部分很有趣。宜家家居是大品牌,特點是客戶買回家具需要自己組裝。客戶並非組裝家具的專業人士,費時費力自不必說。可是,為什麼宜家模式風行全球?因為自己組裝有某種成就感,如此,過程也不啻為享受了。
還有報複,報複的結果基本是兩敗俱傷,所謂“殺人三千,自損八百”,但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有報複的衝動(不一定真的實施),因為快感!以報複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很吸引人的眼球,也是這個道理。盡管人們知道,在法治社會,使用暴力是違法的。但是,非理性卻令人擺脫不掉這種原始的方式。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在多數人看來,比通過法律途徑懲處壞人要正義得多。
全書的第二部分,是人際關係中非理性的行為及其運用,主要從個人角度分析非理性的“完美”。
很多人有失戀的經曆,開始的時候,以為這是世界末日,斷言自己一輩子都走不出陰影,不會再愛其他任何一個人,可是,實驗結果表明,人們失戀後感覺痛苦鬱悶的時間,比預期的要短暫得多。作者將其稱為“適應性”。短期內,我們可能對某人有強烈的無以複加的情感,但是,沒有了它,結果未必如你預料得那樣壞,你逐漸適應了沒有他(她)的現實,痛苦隨著時間而消弭,時間真的是洗刷一切的利器。
有些事情你喜歡,有些則討厭至極,比如在我看來,為報紙寫專欄,就是這樣。不到最後一刻,我不會動筆。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厭惡情緒可能讓你中斷工作,往後拖。可是,了解了“非理性”理論,作者的建議是:不要停下來,一鼓作氣做完為止。因為當你做自己討厭的事情到一定程度時,你的厭惡感會下降,也就是你漸漸適應了。可是,一旦停下來,就中斷了你的這種“適應性”,等不得又重新開始的時候,你的痛苦反而會加重。
有人說,中國人容易忘卻。2010年7月,中國最火的電影是大導演馮小剛的新片《唐山大地震》,如果不是它,有多少人還記得34年前的那場大災難呢。
作者舉例說,公眾、媒體可能對掉進井中的小姑娘更感興趣,大肆報道,發善心的人們紛紛解囊;可是,對於造成幾十萬人罹難的大事件,感情卻沒有那麼強烈,甚至認為巨大的災難,不過是統計數字。這是殘酷的現實,連特裏莎修女也有類似的看法。
為什麼如此?作者的分析深刻地揭示了現實背後的邏輯。第一,信息缺失,也就是“可識別性差”。幾十萬人,對我而言,遠不如一個具體的、有名有姓、有具體情境的孩子來得真切。第二,親密感或者說“生動感”不夠。我和他們離得那麼遠,無法想象是什麼樣的情況,不如電視畫麵上小姑娘與我近在咫尺,時刻牽係著我的心。第三,杯水車薪效應。那麼多人有難,我一個人的能力有限,不如把有限的錢給一個人。這些分析,當然有可指責之處,但是,仍然值得我們思考人性的另一麵。
有關於宜家的部分很有趣。宜家家居是大品牌,特點是客戶買回家具需要自己組裝。客戶並非組裝家具的專業人士,費時費力自不必說。可是,為什麼宜家模式風行全球?因為自己組裝有某種成就感,如此,過程也不啻為享受了。
還有報複,報複的結果基本是兩敗俱傷,所謂“殺人三千,自損八百”,但是,為什麼大多數人都有報複的衝動(不一定真的實施),因為快感!以報複為主題的影視作品很吸引人的眼球,也是這個道理。盡管人們知道,在法治社會,使用暴力是違法的。但是,非理性卻令人擺脫不掉這種原始的方式。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在多數人看來,比通過法律途徑懲處壞人要正義得多。
全書的第二部分,是人際關係中非理性的行為及其運用,主要從個人角度分析非理性的“完美”。
很多人有失戀的經曆,開始的時候,以為這是世界末日,斷言自己一輩子都走不出陰影,不會再愛其他任何一個人,可是,實驗結果表明,人們失戀後感覺痛苦鬱悶的時間,比預期的要短暫得多。作者將其稱為“適應性”。短期內,我們可能對某人有強烈的無以複加的情感,但是,沒有了它,結果未必如你預料得那樣壞,你逐漸適應了沒有他(她)的現實,痛苦隨著時間而消弭,時間真的是洗刷一切的利器。
有些事情你喜歡,有些則討厭至極,比如在我看來,為報紙寫專欄,就是這樣。不到最後一刻,我不會動筆。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厭惡情緒可能讓你中斷工作,往後拖。可是,了解了“非理性”理論,作者的建議是:不要停下來,一鼓作氣做完為止。因為當你做自己討厭的事情到一定程度時,你的厭惡感會下降,也就是你漸漸適應了。可是,一旦停下來,就中斷了你的這種“適應性”,等不得又重新開始的時候,你的痛苦反而會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