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上中學的時候,為了背誦蘇軾的那篇《明月幾時有》,可以說是費盡了腦筋。然而現在的學生們有了非常聰明的做法:他們把王菲唱的同名歌曲《明月幾時有》拷進MP3,在享受美妙音樂的同時,也不知不覺地記住了這首詞。即使你沒有這樣做,但我相信,日常生活中你也會有這樣的體會:一首歌曲聽過幾遍後,即使你聽的時候根本沒有關注歌詞的內容,歌詞也很自然而然地烙進你的腦海。事實上,仔細回憶一下,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記住的大部分歌曲,都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學會的。所以,運用音樂的力量,甚至不用去思考,我們就能在享受音樂的過程中將信息存入大腦。

音樂在協助記憶方麵主要有以下優勢:

第一,音樂可以直接將信息導入長時記憶。比如說,一生之中我們會遺忘很多東西,然而兒時學過的音樂,唱過的歌曲,往往能夠伴隨我們一生。

第二,音樂可以激發我們的潛意識記憶。也就是說,借助於音樂,可能你根本不用去思考,就能記住很多東西。比如:有的人喜歡一邊工作一邊聽音樂,有的學生喜歡一邊寫作業一邊聽歌,在工作和學習的時候,他根本就沒有去思考音樂裏播放的什麼東西,但是當歌曲播放過幾十遍之後,他自然而然就記住了歌曲的內容,不知不覺就會背歌詞了。

第三,音樂可以將枯燥的英語學習轉化為一種休閑或者樂趣。學生們用這種方法無需刻意地花費時間去記憶英語詞彙,隻需在下課的十分鍾,吃飯的時候,或者坐車時,打開MP3播放器,在欣賞美妙音樂的過程中就可以輕鬆地完成英語詞彙記憶。

談了這麼多道理,究竟在實際學習中,如何利用音樂能促進記憶的這些優勢,幫助我們提高學習效率呢?本書將向你詮釋一切。

編寫“說唱英語”係列叢書的初衷,就是將各個階段學生要掌握的單詞、詞組和語法句型填入到幽默風趣的說唱歌曲中,讓讀者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記住單詞,讓學英語,像學唱歌一樣輕鬆!

本書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熟悉歌詞,理解歌詞含義,在熟悉歌詞意義的基礎之上再開始聽歌曲。切勿囫圇吞棗,不求甚解!

第二步:反複聽歌曲。根據我們的經驗,建議每首歌曲聽100遍以上。朱鎔基總理的翻譯朱彤曾經在一次演講中說,要想學好英語,首先要“聽”夠1200小時。聽,是打開語言大門的鑰匙。如果把我們大腦中主管語言的部分看作一個係統的話,耳朵,是它的輸入端口;而嘴巴,就好比它的輸出端口。試想任何一個係統,如果沒有輸入的話,怎麼可能會有輸出呢?所以,無論是聽力不好,還是口語不好,其最深層的症結都是——聽得不夠多!

我們也可以觀察一下,小孩子是如何學習語言的。一個兩歲左右的孩子,邏輯思考的能力還遠未成熟,然而他卻可以熟練地掌握一門語言。他是怎麼學習的呢?我們會發現,從孩子剛出生,父母就開始一遍遍地跟他說話,鼓勵他模仿。大部分時候,孩子好像沒有任何反應,似乎根本就沒有聽見。而實際上,這些聲音,正逐步在他大腦裏形成記憶。然後,忽然有一天,這記憶從嘴巴裏傳出,他叫出了第一聲“爸爸”或者“媽媽”。

另外,剛開始聽的時候,你可能會感覺歌曲速度過快。實際上,聽多了之後,你自然而然就不覺得快了。當然,如果你實在無法適應這種速度,你也可以去本套叢書的官方網站免費下載慢速版歌曲。

還要說明的是,書中所含的歌曲,不可能每一首都符合所有人的口味。即使流行樂壇裏的天皇巨星,其真正流行且經典的曲目也是非常有限的。但我們不會放棄對於完美的追求。每年,我們都會收集讀者的建議和需求,將一些評分較低的歌曲刪除,重新創作,使本套叢書不斷完美。

最後,我們隨時願意聽取您的建議!請將建議發送至: dear.chao.lu@gmail.。

呂 超

2011年1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