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散文的理解,古今有所不同。在中國古代文學中,將凡是不押韻、不重排偶,與韻文和駢文有明顯區別的散體文章,包括經傳史書在內,統稱為散文,後來這一概念又推廣至詩歌以外的所有文學體裁。隨著時代變遷,人們對散文的認識有所發展,再加上受西方文化的影響,在中國現代文學中,散文就逐漸演變為與詩歌、、戲劇並行的一種文學體裁。

散文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其曆史悠遠,發軔於先秦,曆經秦漢、魏晉六朝、唐宋明清乃至現當代兩千餘年來的錘煉提升,弦歌不絕,優秀作品俯拾皆是,為恢宏龐大的中國文學史增添了無盡的色彩與魅力。

先秦散文造就了中國散文史上第一個黃金時期,諸子散文和史傳散文作為其重要組成,對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兩漢時期散文,在繼承先秦散文的基礎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湧現出一大批優秀作家和作品。魏晉南北朝時期,在駢文的影響下,散文開始向講究修辭方法、注重提高文學性方向邁進。唐代古文運動的興起,一改六朝以來浮華綺靡的文風,提倡文以載道,使得散文逐漸取代了駢文的主流地位,對宋以及明清兩代產生了重要影響。兩宋散文,在歐陽修、蘇軾等人倡導下,唐代古文運動精髓得以發揚繼承。明代散文繼續發展,特別是晚明小品的出現,成為中國散文史上的重大突破。清代散文在桐城派的引導之下大放異彩。民國以後,文學革命興起白話文日漸普及,中國古典散文漸漸淡出人們的視野,白話散文亦即現代散文的時代到來了,其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現代散文產生與發展的時代,與近代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相契合,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這一時期,周氏兄弟、鬱達夫、朱自清、林語堂等一大批優秀作家及作品的出現,使得中國散文的發展走向出現了重大轉折。鬱達夫曾指出:“現代散文的最大特征,是每一個作家的每一篇散文裏所表現出的個性,比以前的任何散文都來得強。”正是這種“個性”的彰顯,令現代散文具有了劃時代的意義。有學者指出:“現代散文石破天驚般的輝煌發展與巨大業績,是繼先秦諸子百家爭鳴之後,散文史上又一次思想、文體的大解放、大突破!”閱讀和欣賞其中的經典名篇,不僅能夠讓人真實地感受到中國社會的變遷,更能深切體味到人生的真諦。散文向有美文之稱,成年朋友可以從中獲得美學的快樂,年輕朋友則更可從中學習、借鑒寫作技巧。

基於此,我們編輯策劃了這套“傳世散文經典”叢書。

編者從中國現代散文作品中精選了數百篇佳作,按照愛情、友情、鄉情等不同主題,分別成冊,每冊所收作品均按照作者年齡排序。希望我們為廣大讀者精心奉上的這席文學盛宴,能讓大家一道超越時空,追尋這些文壇先賢的足跡,在體念他們的情懷、享受散文的優美之際,將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自覺地傳承下去。

囿於水平所限,編選過程中難免有所缺漏,敬希讀者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