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國皇宮是天皇的起居之地,是天正十八年由德川幕府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修築。這一處占地23000平方米的島國傳統建築,它有綠色的瓦頂、白色的牆壁和茶褐色的銅柱。
16世紀中期的東京,隻是蠻荒沼澤地上的一片茅草屋,海風從四麵八方吹來。但無論是從戰略意義來看,還是從貿易通道的角度來看,城市的位置都極為有利,因此,根據當時的將軍德川家康的命令,在現今皇宮的地點上開始建立起城堡。當時的工程極為浩大:他們排幹了沼澤,開挖了溝渠,還修建了街道、橋梁和港口。
這對於這個本身就沒有什麼曆史文化的島國來說,這裏就是一出聖地,這裏駐紮著兩千名武士,也就是天皇的親衛軍,守護這這座城堡的安全。
此時,五六名身手矯捷,全身黑衣的人正在從各個角落悄無聲息地靠近這裏,他們每個人手中拿著一份地圖,以無比敏捷的身手躲過一隊隊的巡邏侍衛。
隨後在地圖上做出各種各樣奇怪的標記,十分鍾後,幾人再一次無聲無息的離開了皇宮大院,來到不遠處的一棟居民樓裏,裏麵還有十多名跟他們一樣穿著的黑衣人。
“怎麼樣?”開口問話的是一名男子,說的是一口流利的英語。
“踩點完畢,皇宮內外我們都已經摸清楚了……”
“好,大家養好精神,隨時準備行動!”男子點頭示意。
靖國神社的前身是建於1869年8月6日的東京招魂社,最初是為了紀念在明治維新時期的島國內戰戊辰戰爭中為恢複明治天皇權力而犧牲的3500多名反幕武士。
明治天皇初次參拜東京招魂社,吟唱了“為我國戰鬥和犧牲人們,你們的名字將在武藏野的這座神社中永存……”的詩歌。
在1879年,東京招魂社改名為靖國神社;“靖國”由明治天皇命名,意表“吾以靖國也”,意為使國家安定。
1985年,當屆首相參拜靖國神社,這是第一次引發了外交糾紛,激起了華夏政府的官方發言譴責,雖然事後島國同個各種渠道化解,但此時尚未引起華夏民間的強烈反應。
自此11年內再也沒有島國首相前往參拜,直到1996年,時任首相渡邊太郎再次以內閣總理大臣公職身份參拜靖國神社,並再度引起中方強烈批評,之後渡邊首相以訪問華夏成陽的九一八事變紀念館的形勢來向華夏示好。
首先靖國神社裏供奉有二戰戰犯,他們參拜他們的先人本身沒有錯,但畢竟在二戰當中對華夏以及亞洲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是受害國永遠無法忘記的。
可島國政治人物頻頻去參拜靖國神社(當然其中包括二戰戰犯),這是變相的對華夏示威,更何況是在葫蘆島之爭的這個節骨眼上。
靖國神社,從外表看,就是一座閣樓群,可是這裏卻是邪惡的象征,它就像是一尊魔鬼一樣靜靜的蟄伏在那裏……
此時傑普森率領的20名修羅竟然也開始了他們的踩點工作,這裏同樣有島國自衛隊的鎮守,但是相對來說,守衛沒有那麼密集,他們隻用了半個小時的時間就將這裏摸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