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奇情錄 作者:雲波子
第一章
明正統十一年,英宗皇帝碌而無為,大明國運漸不如前,昔日太祖,成祖逐鹿天下,開疆辟土的前代雄風,已成陳跡。
是年開春次月,京城東門口貼出告示,鄉民齊聚細看,人聲鼎沸,側耳一聽,竟是罵聲不絕。此際大好天日,又喜逢五穀豐收,正該笑臉互賀,偏偏驚聞宦官王振擇 期建造長生祠,就在那城外五百裏寒清寺幾步之遙。告示一出,滿麵喜氣瞬時煙消雲散,高照豔陽也被愁霧籠罩,陰慘慘地沒了精神。
這王振遭此唾罵,實是有個來由的。按說深宮內院的太監早該兒時就淨了身,但昔日被討債同鄉追得無路可逃的王振卻傾了所有財產,暗裏買通內侍,近三十年紀才淨身入宮,又蒙對時辰,恰是英宗朱祁鎮出生之期,王振很是狡猾,費盡心機得已服侍未來天子左右,果真短短幾年,宣宗駕崩,朱祁鎮九歲就做了皇帝,隻樂得王振直呼天從人願,更加把握機會,殷勤侍候,以至其後青雲直上,由首領大太監直坐到內侍大總管,最後更高升為司禮監掌印太監,端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而今朱祁鎮二十不到,少年心性,待王振就如半個親爹,事事遵從,再來年前納得豔妃,此際正愛不釋手,直把朝政當了閑事,棄之不理。
其實尋常百姓哪管什麼深宮內院爾諛我詐,隻要求個溫飽,誰做皇帝都是一樣,如此罵這王振,也是他人心不足,貪婪至極,利用權勢,肆意貪汙,苛捐雜稅年年漲,倒把窮苦百姓刮個一幹二淨,更借口體恤鄉民,說要造路鋪橋,過了大半年,卻未見動工,如今又以此為憑,支使親信官吏四處放話,道是王公公造福鄉民,功德無量,實應建廟築像,留個一世英名,以供後人瞻仰膜拜。現今果然貼出告示,自然是確定的了,受此剝削還要為他焚香祈福,鄉民如何不痛口大罵?也是氣到極處,忘了這是東門,防守森嚴,幾下高聲喧嘩,不免落入守備耳中,當街辱罵徐公,這還了得!且不管理由,忙抓幾個殺雞敬猴。一時間,驚呼聲,叫嚷聲四下乍起,跑的跑,追的追,往日繁華的街市,頓時鬧了個雞飛狗跳!
看這天子腳下一團汙煙瘴氣,深宮內院又何嚐安寧。王振一手遮天,對眼前形勢,最憂心的莫過於三宮之首秦皇後。皇後乃前朝威武大將軍秦遠之女,賢德之名滿朝皆聞,當初納此賢後,也虧得太後在世,不然王振早得了這獨攬權勢的大好機會。隻可惜內宮不得幹政,況又身懷六甲,算算日子,在這一兩月中就要產下龍種,即便再見王賊猖狂,也是無能為力,隻得眼睜睜看著天子繼續蒙在了鼓裏。
這日驟聞王賊光明正大貼出告示,要建廟築像,溫婉如她,也恨得咬牙,這為千秋美名歌功頌德之事,若非身建豐功偉績,聖上禦筆親贈,誰敢任意為之?!偏這王振就敢!挑明了,是已不將天子放在眼中,常此下去,這大明江山不定要真改成姓王了!
思至此,皇後又氣又急,也怪自己疏忽大意,將太後臨終叮囑拋諸腦後,要真有個萬一,他日下得黃泉,哪有麵目去見太後!唉,哀歎一聲,終是無計可施,茫然撫撫肚腹,不由又是一驚,怎地自懷上至今,就不覺得腹中有甚動靜?!特別這兩月,情緒時急時緩,每至氣得無法控製,隻怕因此累了腹中龍種,但就無半點感覺, 若不是腹腫如山,太醫明確斷診,定會疑心胎兒不保,早睡死腹中。再撫撫,愁眉更鎖,始終還是不放心,再請太醫瞧瞧才好。仰頭張口欲喚宮娥,但聞幾聲輕響, 一清秀佳人掀簾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