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在北京,此提議得到了大家的讚同,雖然蒂亞的父母有些不舍,但失去女兒的打擊確實給他們帶來了太大的傷害。

交接完所有的工作,陸秋帶著四位老人回到了北京,在之前,玉林玉朱啟聖已經將所有的一切都已安排妥當,這著實讓蒂亞父母冰涼的內心感到了絲絲暖意。在以後的時間裏,陸秋更是對蒂亞的父母倍加愛護,而顧傑也給兩個可憐的老人帶來了極大的快樂,陸秋與顧傑的努力多少彌補了一下老人失去女兒的哀傷。

就陸秋帶領著大家漸漸走出哀傷的時候,她每個夜晚都會獨自抱著蒂亞的照片,靜靜的流淚。她非常想念蒂亞,也非常想念那個與自己不曾見過麵的孩子,多少哀怨被陸秋埋在心底,撫摸著蒂亞的照片,眼淚一滴一滴滴落到相框上“陸太太,我好想你,你和孩子都好嗎。”陸秋不自覺的摸著自己臉上的傷疤。

臉上的傷疤讓陸秋變得更加憂鬱,從內到外的憂鬱,這是生活給與陸秋的變化,將她打磨的如此別致,讓人心痛。

就在蒂亞離去一周年這個痛苦的日子,陸秋決定離開,隻是與上次不同的是她告訴了自己要去的地方,雖然所有人都表示不同意,但還是沒能阻止她離去的腳步,看著陸秋孤獨寂寥的背影,都為她心痛,也都知道她臉上的那道疤是陸秋心裏過不去的坎。

陸秋回到了寺院,她見到了師兄慧通,慧通見到陸秋非常高興,可他也感覺到塵世把陸秋變得沉重不堪。

慧通將陸秋帶到內院,在一次感受到內院的靜逸與出塵,陸秋感覺自己找到了心靈的歸宿,原本疲憊不堪的心,終於能安心的休息大口的喘氣。

安神的檀香氣,很快讓陸秋疲憊的沉睡了過去,直至傍晚才醒來,映入眼簾的是信遠大師,陸秋立刻感覺到自己的失態,急忙起身,立於信遠身前“弟子失禮了。”

“明日與為師一起參禪打坐吧。”信遠慈愛的著對陸秋說道,然後在慧通的陪伴下離開了陸秋所在才禪房。

再一次回到素齋清茶、念經誦佛、朝暮晨鍾的陪伴,陸秋變得灑脫了。

每日聽著信遠見解頗深的佛學,慧通空靈悠遠的古琴聲,聞著清涼的茶香,陸秋覺得自己遠離了那個塵世,與她的蒂亞越來越近,蒂亞每一次出現在夢裏都是那麼的真實與清晰,她很享受這樣的生活。

常年的相伴,陸秋也習到慧通古琴的一二,閑來無事時也會自己來上一兩曲。在山巔、在林間靜看花謝花開。信遠真的是一位得道的高僧,他挽救了陸秋。

內院一處桃花盛開之際,依舊是師徒三人,信遠細心的為自己的兩位愛徒講解佛理,他突然問道“陸秋今年幾何了?”

“師傅,弟子已到不惑之年。”恭敬的回答到。

信遠會意的點點頭,看著離三人不遠處的一條小溪“陸秋,你現在從這走到小溪對麵去。”

麵對信遠的話,陸秋不解但還是依照著做了,她脫掉了鞋襪,踏著清涼的溪水走到了對岸,看向信遠,,信遠依舊微笑,然後又說道“原路返回。”對於信遠,陸秋是崇敬的,又照著信遠的話,原路走了回去,赤腳站在了信遠麵前。

“你有感覺到什麼嗎,陸秋。”信遠問道。

“師傅,除了溪水冰冷及溪水衝刷的感覺,還有腳底所踩到的石子外,陸秋什麼也沒感覺到,請恕弟子愚鈍。”

“陸秋,為師想告訴你的是,人的一生就像眼前的這條小溪,有溪水、有溝壑、有水底的石子,在你人生的路上,有些人就像溪水一樣與你擦肩而過,最後越走越遠,有人就像這溝壑,一直守護著你,有人像水底的石子,隻有當你用心去觸摸才能感覺到它真實的存在,切勿因溪水的流逝而忽略了溝壑與石子的等待,你明白了嗎!”信遠對著陸秋淡淡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