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上寫著——她們不在這裏,但她們在一起

作者:李曉童

在文章的開頭,我要引用一段歌詞。你們一定覺得奇怪,象我這樣的年邁老人,怎麼還用歌詞做文章的開頭啊。那是我三十幾歲快四十歲的時候,一次回國聽見的。那天,我和她一起,帶著她的女兒去了動物園。在一家商店門口,我給孩子買恐龍玩具,歌聲就在這時響起了。那樣的清澈悠揚,鼓噪的蟬鳴和孩子的吵鬧好象瞬間都停止了一般,她的眼眶紅了,我牽起了她的手……

遇見你需要運氣

愛上你卻要多少勇氣

渺小的我隻忠於自己

人世間卻容不下一段傳奇

有人說該忘了你

我寧願忘記了我無知

失去了你討好整個天地

有什麼值得了不起

我不顧一切讓世界停止也要換你一個堅持

人生的結局不相聚就是分離

也總算留下了相愛的痕跡

有人說我該放棄

要反悔比執迷還容易

最難的是失去愛的能力

在孤獨裏醉生夢死

我不顧一切讓世界停止也要換你一個堅持

人生的結局不相聚就是分離也總算留下了相愛的痕跡

全世界都在等著我看著你

讓我吻下去愛上你

(一)

我蜷縮在輪椅裏,枯槁的雙手摩挲著懷裏的日記本,眼淚順著蒼老的臉頰滑落下來,封麵上陰濕一片。

我的愛人她死了……我們愛了60年,終於可以在一起了。

(二)

我叫李曉童生長在北京。父親是大連人、母親是杭州人,他們後來均供職於外交部。現在的人可能不講出身了,但我們那個時候這是很重要的。我祖父家以前是做布匹生意的,後來放棄家業參加了革命,父親1963年畢業於北京市公安學校,後來是在總參工作。以前中國駐各國大使館的武官都是由軍隊指派,而不是由外交部或國防部派。母親出生在杭州一個書香門地的家庭,外祖父曾辦私塾,母親後任外交部美洲司的秘書。1984年12月,中國恢複派常駐古巴武官,兩軍恢複正常關係。父親母親一同被派往古巴。

應該說,我們這一代的確經曆了很多。我出生在1966年6月1日,也許現在的人已經不記得那個時代了,父親保存下我出生那天的人民日報,我清楚的記得上麵的一篇社論《橫掃一切牛鬼蛇神》。兩個月後,十年浩劫開始了。

那年,外交部也從東城區外交部街胡同的迎賓館搬了家。許多外交部的工作人員後來搬到了現在建國們東邊的一片住宅區,如果描述詳細的地點,我現在也說不清楚了。我隻記得幾年後我家樓後開了一家叫貴友的商場,離以前的友誼商店還要走一段路,那時這一片地區是唯一能看見外國人的地方。

有很多事情,我已經記不清楚了。但我記得父母和我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很少,都是忙工作,而且常年的在外。我想我對於他們隻是一個任務,當我能獨立生活了,他們又開始忙自己的了。所以很小我就學會了獨立和一個人生活。但內心深處,我很渴望一個溫暖的家。

(三)

1986年,我遇到了她,張涵,我18歲,她20歲。我們所在的大學是一所具有濃厚人文氣息的學校。那個年代其實沒人知道自己考大學要選擇什麼專業,都說數理化是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對於我們這些文科生更是無從選擇。父母覺得,隻要是能考上北京四所名牌大學,就算是優秀的了,當然他們更希望我能上外交學院,繼承他們的事業。但我不想,我不想四處奔波,我想要安定的家。所以對於我這樣一個文不成理不就的淘氣學生來說,隻能報個冷門專業了。那是我們學校勞動人事學院開始招收人事管理專業本科生的第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