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現代話劇藝術史上,可與世界戲劇精品相媲美的,實在是寥寥無幾,而老舍先生的《茶館》堪稱“東方戲劇的奇跡”。
《茶館》是老舍先生戲劇創作生涯中的巔峰之作。他以茶館為社會縮影,通過對王利仁、秦仲義、常四爺等一係列人物形象的刻畫,及其生活狀態的描述,反襯出了清末戊戌、維新失敗後、民國初年北洋軍閥割據時期、國民黨政權覆滅前夕三個時代社會各階層間的對立衝突,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國社會的世事變化。《茶館》自問世以來,已逾幾十載,並被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搬上舞台,深受人們的喜愛,它還代表中國話劇藝術多次在德、法、日等國家演出,得到廣泛讚譽,被視為中國話劇的經典。同時,本書還精選了老舍先生在不同曆史時期創作的《龍須溝》《西望長安》《女店員》《全家福》《寶船》等幾部具有代表性的優秀作品,以期更全麵的呈現老舍先生在戲劇創作方麵的偉大成就。
作為中國當代文化的巨人、“人民藝術家”、語言大師、幽默大師,老舍先生的作品不但在現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而且在語言的運用上也別具風格,處處體現著幽默、精練、親切、“京味”十足、深入淺出。因此,編者在編輯修訂過程中,為了給讀者呈現一部最貼近原著、最能體現老舍語言特點的經典之作,書裏保留了原著中的一些陳舊詞語。例如今天很少使用的“混(渾)蛋”、“磕喳(哢嚓)”、“玩藝(意)”、“疙疸(瘩)湯”、“像(相)片”、“補釘(丁)”、“帽沿(簷)”、“人材(才)”、“拚(拚)命”、“倚(依)賴”、“熱忽忽(呼呼)”、“黑燈下(瞎)火”、“一釘(丁)點”、“夠嗆(戧)”、“升(生)火”、“哼吃(哧)”,等等。
為了彰顯《茶館》的舞台戲劇效果,在為本書設計封麵時,編者特別選用了一幅拍攝於北京老舍茶館內一組反映老北京茶館風貌的泥塑作品的照片。該組泥塑精美傳神,人物栩栩如生,攝影作品色彩鮮明,給人以美的享受,整個作品將《茶館》的戲劇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在此,特向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