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代的長者聽了十分慚愧,領會到:人生確實沒有所有權,沒有永久屬於自己的東西,以往一直與人結惡緣,因此碰到困難的時候,沒有人肯認我,這樣守著萬貫的家財又有何用呢?他如夢初醒,知道應該利用自己現有的一切,好好地布施,與人結一份善緣。於是,他向國王發誓:“今後我要好好做一位真正護國、助民的好長者。”
佛陀說:“盡管他的祖先已替他播下許多的福因,他本身如果不會造福緣,果報也是不堪設想啊!”
好好把握、愛惜緣分,努力經營福緣,才能修得福慧之果。
在佛家看來,懂得舍棄,行布施之道,才能修得福報;在現實中的人看來,懂得合棄,才能抓住更重要的東西。
花若要結果實,就得合去美麗的花瓣;女人要成為賢妻良母,就要舍棄任性驕傲的女兒性情;小孩要獨立成長,就得離開曾經依賴的父母,這就是現實的人生。
人的成長,必定要經曆一個舍棄、放下的過程,才能真正地成熟起來。
去除貪婪心方得真布施
有一則關於佛陀住世時代一個乞婦的故事。她是當時印度最窮的乞丐之一,因為她不但生活窮苦,甚至連心靈也很貧乏。她貪求很多東西,這使她愈發覺得自己貧困不堪。有一天,她聽說佛陀被須達長者(譯者按:即給孤獨)請去。須達長者很富有,並且樂善好施,因此她決定也跟著去,因為她知道佛陀一定會將剩下的食物分給她。
她參加了供佛齋僧的典禮,然後坐在那裏,一直等到佛陀看見她。佛陀轉向她,問:“你想要什麼嗎?”佛陀當然心知肚明,這麼問隻不過是要讓她承認並親口說出來罷了。於是,她回答:“我要食物,我要你將剩下的食物給我!”佛陀說:“可以,不過你必須先說‘不要’;我給你的時候,你一定要拒絕。”佛陀將食物遞給她時,她發現說“不要”非常困難,這時候她才明白,原來自己一生都沒有說過“不要”!不論誰給她任何東西,她一向都說:“好,我要!”因此,她覺得說“不要”太困難了,這兩個字對她而言是完全陌生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她終於說出了“不要”二字,佛陀於是將食物給她。如此一來,她對於自己內心真正的饑渴是想有、想要、想抓取、想占有的欲望恍然大悟。
私心是一個人的致命弱點。如果一個人私心太重,任貪婪作祟,人生的快樂將隨之消失。
古時候,有個農民在自家地裏耕地,卻意外地翻出一個金羅漢,足足有幾十斤重。家裏人及親友、鄰居都為他高興得不得了,說這輩子再也不用操心吃喝了。可是這個農民卻從此悶悶不樂,整天愁眉苦臉地想心事。大家都很奇怪,追問他到底為什麼苦惱。這個農民終於開口了:“我一直在想,還有十七個金羅漢會在哪兒呢?”
聽完這個小故事,也許你會笑,笑這個農民太貪心。其實,佛法中的布施就是針對貪心提出的。如果一個人能有這種布施之心的話,就會從自私和貪婪中解放出來,也會享受到人生真正的快樂和意義。
佛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也就是說,布施是無條件的,以別人的痛苦和需要為自己的痛苦和需要,這才是真正的布施。但是對於我們這些平常人來說,要擁有佛家這樣的境界,先要有正確的金錢觀。
人常說,金錢不是萬能的,沒有金錢卻是萬萬不能的。可見,金錢對於人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但是人切忌將錢財看得過重,更不要去刻意追求。因為,錢財不過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
可是在現實中,偏偏有人私心太重,貪婪成性。這樣的人不會施舍錢財,救助他人,同樣,如果他遭遇到困境,也不會得到他人的布施和援助。因此,為了讓人生更從容、美好,我們也要正確地看待錢財,取舍有道。
雪中送炭布施要及時
下麵這則故事就是一個佛門弟子的真實經曆:
外甥兩歲就在我家,由母親一手帶大。他四歲那年冬季的一天,患了重感冒。望著他那無精打采、孤獨無助、痛苦、疲乏的眼神,我真的不知該如何是好,恨不得能把痛轉移到我身上來。為了緩解外甥的痛苦,我突然想起把我最喜歡的寶貝——冰球(當地人稱冰陀螺)布施給他。
外甥看著這個五顏六色的圓圓的冰球,一下子來了精神,把它捧在懷裏,愛不釋手。
外甥病好後,整天擺弄冰球,有時無意識地用嘴巴咬著。“太不衛生了。”我心想,是不是不應該給他這麼早,明年再給或許好些。我在為我的吝嗇尋找理由。對,明年給他。於是我便對他說:“你現在還小,隻知道擺弄,也不會玩,舅舅先把它拿回去,等明年你長大了舅舅一定把它送給你。”外甥是個懂事的孩子,他沒有拒絕我(其實我也很喜歡這個冰球)。
外甥五歲那年冬天。有一次,他見許多小朋友在小河的冰麵上玩冰球,便拉著我的手央求道:“舅舅,把冰球送給我好嗎?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望著他那祈求與等待的目光,我把冰球給了他,並陪著他一起去冰上玩。我教他玩冰球的要領,他也耐心地學著。可是他畢竟還小,無論怎樣也不能把冰球玩起來。看著他那被凍得發紅的小手、小臉,我似乎又一次找到了吝嗇的理由。“我們先不玩它,你還小,天天這麼凍著,把你凍壞了怎麼辦?等到明年你大了,不怕凍,舅舅一定把冰球送給你。”我說道。外甥會意地點點頭,但也有些不情願。
外甥六歲那年冬天,一次我出差回來,一進屋,便見到了外甥,他突然把手背到後麵,神情慌張。望著他那惶恐的眼神,我意識到他手裏一定是冰球。“冰球被我鎖在箱子裏,你是怎麼拿到的?”我厲聲問道。“我……我見你不在家,找到了你的鑰匙,就……拿了出來。”他低著頭,吞吞吐吐地說,樣子就像在認錯,又像在準備接受處罰。
“太不像話了,我平時不是教你要懂禮貌嗎?別人不在,不要隨便拿人家的東西!”“舅舅,我太喜歡你的冰球了,你不是也說要送給我的嗎?”“那你也要跟我說一聲才行。”“我也不知道你什麼時候回來呀!再說,你是我舅舅又不是別人……你還敢狡辯!”我衝著他大吼。父親聽到了,衝著我罵道:“你都十七八歲的大小夥子了,要一個冰球有什麼用?就給他玩嘛!他又沒拿你別的東西,跟一個小孩子發火,真沒出息!”我不敢頂撞父親,便把氣撒到外甥身上。
第二天,我看見外甥隨便把冰球放到陽台上,就偷偷地把冰球鎖到了我的箱子裏,然後去找外甥說:“把冰球拿來,我看冰球有沒有被你弄壞?”外甥沒有把握地到陽台去找,可怎麼也找不到。“看你把冰球弄丟了吧,早知道就不應該把它給你。”我惡狠狠地說。從此,他不再提冰球的事了。其實,我也想過幾天把冰球送給他,可沒等我來得及送,我就出家了。
很多年過去了,前些天,我聽說外甥要結婚了,就跟寺院請了假回去祝賀外甥。外甥聽說我要回來,高興得不得了,早早到車站接我。進了屋又是給我脫鞋,又是倒茶,忙得不可開交。看著他那興奮與欣喜的眼神,往日的一幕幕又浮現在我的腦海裏……
我回到房間找出鑰匙,打開已有鏽跡的鎖,一眼望到箱子裏那塵封的冰球。我的眼睛濕潤了。十六年啦!十六年前由於未能及時布施,讓一個人的一生多了懊悔的一筆。如今外甥對冰球這小孩子的玩意兒已毫無興趣,現在再去布施也毫無意義。這是我一生的遺憾,是我心靈深處無法彌補的傷痛。
我突然覺得隻有及時布施,把握當下,才會給人帶來快樂。不要因一絲貪心纏繞,錯過時機,悔之晚矣。為此,我真誠地勸君,布施需及時,莫抱遺憾過一生。
人常說,雪中送炭勝於錦上添花。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難免會碰到失利受挫或麵臨困境的情況,這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別人的幫助,這種雪中送炭般的幫助會讓人銘記一生。
同樣,我們總會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一些困難,遇到一些自己解決不了的事情,這時候,如果我們能得到別人及時的幫助,我們將會永遠銘記在心。瀕臨餓死時送一隻蘿卜和富貴時送一座金山,就人的內心感受來說是完全不一樣的,我們要做的,不是在別人富有時送他一座金山,而是在他落難時送他一杯水、一碗麵、一盆火。可見,雪中送炭才能顯示出人性的偉大,才能顯示出友誼的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