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若無反差,就不會有距離。
趙宓眠回國後,深深感到自己隻不過是淺水池的青蛙,自鳴得意。現在回想起來,來上海後一路春風,忘記了秋瑟和寒冬的冷意,取得了點小成就驕傲情緒不知不覺滋生出來,學習的勁頭不如以前足了。很感激餘總監,這次重要的非但學到了外貿談判技巧,更重要的是知恥而後勇。他相信餘總監豐富的知識和經驗背後是辛勤的汗水和失敗的及時總結。這次的一看三不知如重拳打醒了自己--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把從德國帶回來的禮物除了家鄉的親人和朋友外,在上海的同學和朋友都及時送出去了。
從銀行的金科長的辦公室出來,趙宓眠感覺和金科長的關係不再是單純靠甘麗珊的麵子維係了,最起碼有了那麼一點點朋友的意思。
千裏送鵝毛,禮輕情誼深。這樣的感覺來自於在稅務局童科長臉上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
常老頭很高興趙宓眠還記得自己這個老頭子,以至於幾個月過去也忘記打開盒子看看趙宓眠究竟送了自己什麼東西。
趙姐是金色秋池出來後一直保持著和原單位密切聯係的人,雖然他認為自己現在即使去了金色秋池辦公室,曲荊林、徐強還有同事們會很高興,但自己會不高興,因為事業還一無所成,無顏見“江東父老。”
和胖子和小毛驢二對“小夫妻”就沒有那麼多顧慮了,趙宓眠送與不送禮物,哥們依然是哥們,倒是小毛驢對能坐在一起小聚吃頓飯挺在意。是啊,真正的朋友即使很熟,也不能疏鬆落陌了。
時田田的歡愉就像收到了懂事後第一次收到生日禮物那般,內心激動如翻滾的泉水,激蕩和渴望奔流。趙宓眠都有點後悔不該帶禮物給她,這不是自己找事嗎?更加燃起時田田繼續追求趙宓眠的勇氣和意誌。
趙宓眠給家裏打了電話,告訴父母自己出差去了趟德國,春節把給父母的禮物帶回來。父親和母親聽到後非常高興,不管帶啥禮物,兒子有出息了。
給甘麗珊打完電話後,麵麵俱到了。趙宓眠覺得自己比快遞小哥還要敬業,有些事情不喜歡但必須去做。吃飯是為了活著,活著絕不是魏齡吃飯。有些討厭的事情既然大家都那麼熱衷並且樂此不疲必然有它們存在的市場和道理。
城市裏的百姓總是在掙紮和痛苦中活出來很多顛真不破的道理,沒有必要去深究前麵的路怎麼開辟出來的,走就是。
工作之餘,趙宓眠又找回了剛讀大學士那股求知的欲望。周末幾乎都在圖書館裏,外貿書籍和談判的技巧等書是趙宓眠急需補上的短板,餓了吃幾口帶的麵包,渴了沒帶水,圖書館有賣瓶裝水。沉浸在一種渴望裏是時光總是不夠用的,直到圖書館管理員催促趙宓眠,才發現夜已深,人都走光了。管理員已經習慣趙宓眠抱歉的微笑。
趙宓眠製定了一套係統學習的順序。第一、外貿知識;第二、談判技巧、第三、西方會計最新理論、第四、學習第三語言,德語或者日語。趙宓眠雖然這次去的是德國,但內心感覺驅使他選擇了日語。也許就是日本是鄰國,經濟也很發達,文化背景相同的緣故吧。
周末的趙宓眠又找到一項樂趣,跑公園日語角練習日語口語。沒有人笑話他結結巴巴的菜鳥口語,在場的每個人都很認真地交流,不管你是初學者還是老法師,在這裏都是平等的。公園的另外一角是俄語角,大部分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想必他們是五六十年代留學過蘇聯或者跟前蘇聯專家打過交道的人吧。臨走時還能聽見伴著手風琴悠揚的歌聲,《紅梅花兒開》《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卡秋莎》等膾炙人口的老歌,唱得慷慨激昂,換發著老人們的第二春。
不必把自己弄成談判專家,隻需要清楚地了解其中的技巧和程序,趙宓眠這樣告誡自己。他的專業始終是財務,必須在這條路上深耕下去。
趙宓眠家裏的手提收藏了很多的資料,以至於收藏夾列成長長的隊伍,排列整齊的都仿佛是趙宓眠手中的子彈。單位辦公桌上的電腦他不敢亂下載,怕有病毒侵害了財務軟件那就麻煩了,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讓趙宓眠盡量少犯錯。
連日來零星不斷的反思就像涓涓細流彙入小河,再婉轉流入江海,最後奔騰不息。趙宓眠知道今後自己的路如何走了。
不必沮喪,不必回味過去的醬油,努力保持每天一個嶄新的趙宓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