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重生卷 第五十一章 秘談
都市重生卷 第五十一章 秘談
“銘世,你在基層工作了幾年,還有什麼新鮮事?說給我聽聽。”
聽起來就是爺爺和孫子拉家常,但是在這樣的家庭裏,卻決不可如此認為。何種話當說,何種話不當說,是必須想清楚的。賈銘世也並不認為老爺子當真會對東家長西家短的日常瑣事感興趣。但眼下老賈家也就他一個人是在基層工作,其他人都在首都大城市。老爺子若想得知基層的真實情況,似乎隻能向賈銘世詢問了。
賈銘世也有點意想不到。
雖然他是想要從現在開始改變一切,但老爺子馬上就向他發問,還是讓他略感措手不及。但耽擱太久,顯然也是不行的。
這個機會,無論如何要抓住。
賈銘世略一沉吟,鎮定了一下,說道:“爺爺,我去遠山縣工作還不到一年,了解的情況還不是很全麵……就我所知道的,向您做個彙報吧……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央決定進行改革開放,搞土地承包責任製。這個政策是很好的,農民朋友也非常擁護,大家的生產積極性很高,糧食也連年獲得了豐收。但是一連數年的糧食高產,也逐漸凸顯出一個問題,那就是‘穀賤傷農’。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不單農村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整個社會都處於劇烈的變更之中。做生意的多了,個體戶多了,物資大流通。國家工作人員的工資連年增長,也就帶動了物價的不斷上揚。這不是一個孤立的問題,是整體的問題。農產品極大豐富起來,就導致了價格的下降。而且農產品都是新鮮的,不利於長期儲存,時間一長,就會腐爛變質,農民隻能趕在腐爛之前,降價銷售。這就進一步的導致了農副產品的價格下降……”
賈銘世侃侃而談。他重生之前,是江南省農科院的副研究員,對這些東西,還是比較熟悉的,也經常接觸到紅頭文件和官場人物,知道怎樣說話才合乎規矩。所以遣詞用句非常注意,盡量客觀公正地反映問題,不加上自己的評論。這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最能獲得老爺子的好感。
賈銘世這一開口,頓時將所有人都驚住了。
賈銘世刻意做了一個短暫的停頓。
這也是講話的技巧,看看別人的反應如何,也想引起大家的進一步重視。
“嗯……你接著說!”
老爺子明顯被吸引住了,催促道。
“農副產品價格上不去,農民就沒有能力加大對土地的再投入。化肥、種子、地膜等等物資都在不斷漲價,農民每種一畝地的成本不斷上漲,獲利越來越少,他們侍弄土地的熱情也就會越來越淡。長此以往,農村的發展很成問題,不要說機械化耕種,增產高產,就算現有的模式都難以維持下去。我國長期實行的工農業剪刀差政策和戶籍政策,嚴重製約了農村的發展。所以現在青峰地區有很多年輕的農村壯勞力,放棄了耕種土地,外出攬工,賺幾個活錢貼補家用。與此相對應的,則是幹部隊伍不斷擴大,管事的人,吃皇糧的人越來越多,特權階層越來越多,農村和農民的負擔也就越來越重。社會矛盾會進一步積累……所以,爺爺,我很擔心,這種矛盾會在近期之內爆發出來,形成很嚴重的社會問題。”
二叔忍不住了,有些不悅地說道:“銘世,你不要危言聳聽。現在的形勢還是很好的嘛。我承認你說的有一定道理,但隻是個別現象,並不是普遍的存在。至於嚴重的社會問題,就更加不必擔心了。我們的掌控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所有的人都望著賈銘世,看他如何作答。
賈銘世笑了一笑,神情很是平靜,說道:“二叔,我也希望這是一種個別現象。但我親眼所見,這個確實已經是普遍存在的情況。而且我可以肯定地說,如果我們再不想辦法加以正麵的引導,而是對這種情形視而不見,社會矛盾很快就會大爆發,造成極大的混亂。這對我們黨的事業,將是一個很不好的影響。”
家庭聚會的時間並不長,接下來,就不斷有大人物登門拜訪。
這些大人物,無論哪一個,就算在二十年之後,也依舊是大名鼎鼎,如雷貫耳。在共和國的曆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史書上都會留名的。
但是賈銘世很清楚,不久後,具體來說,也就是三四個月後,他們中的好幾位就要永遠的告別政治舞台了。饒是如此,後來史書的著作者,也依舊不能將他們繞過去。
有些人,不管最終是成功還是失敗,都注定要對曆史產生深遠的影響。
賈銘世其實也具備了這個平台。關鍵就看他自己怎麼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