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5章 公司規劃(2 / 2)

新畦食品和凡海集團都等不起幾年,沒有時間耗在土地護養上麵,廣袤的平原,適合大麵積耕種。可耕種的成本,並不見得就小。

要找這種大規模可耕種的土地,楊再新在接觸上江市的何治時,就有些想法,但能不能做成,卻要進行核實。

嶺上縣坡地麵積不小,但遠遠不能滿足凡海集團生產需要的糧食。可嶺上縣相鄰的高台省那邊,還有兩個市啊,這兩個市的地勢、氣候、環境等於嶺上縣相差甚小。加入,這一大片土地確實可耕種農作物,不論是凡海集團出麵,將土地承包下來種植,還是以農戶自身種植,集團進行收購的模式進行合作,都是可行的辦法。

這個想法的前提是,這片台地的土地要適合耕種農作物。很顯然,這裏要種植水稻,難度會比較大。但如果說這種玉米、紅薯、土豆、大豆等作物,對水資源的要求就不怎麼高,應該可以達到要求了。

而玉米、土豆、大豆等則是刺梨果產品生產的主要原材料,大米也是主料之一,單純進口一種主要糧食,對集團而言,就會是巨大的調整,使得集團在海外營銷方麵,有更大的靈活性和競爭力。

能不能實現這個設想,楊再新這次到嶺上縣來,就是懷著這樣期待,要做這邊最初的工作。

下午到縣裏,楊再新已經取得好幾種土壤樣品。這些東西都是要帶回省城,請省農院的人幫忙化驗,以科學的方法,來驗證台地上這邊是不是適合耕種。

即使當年在學大寨期間,整個台地的坡地完全開墾出來,種植了好些年,但因為勞動力、勞動方式等不同,當年種植沒什麼收益,或者說雖然種植了坡地,卻沒有得到多少收益。

不過,當初那個年代的勞動效率本身就不好,勞動模式決定了勞動效率。楊再新要弄清楚的是,到底是這裏的土壤原因、氣候原因,還是人為因素,導致後來在土地承包後,耕種的土地麵積也在急速退減。

進縣城前,楊再新給何治打電話。何治接到電話時,多少有些驚訝。說,“楊處長好,您是在省城,還是到上江市了?”何治早得知,上江市這邊今年幹部考核的組長是楊再新的消息,那麼楊再新等人肯定會到上江市來。

卻不料,楊再新會這麼快就給他打電話。楊再新說,“何治縣長,我快要進你們縣城了。這不,得找你這個地主嗎。”

“太好了,楊處長,我立即讓人接您。”何治解釋說,他目前在鄉鎮看一個情況,會立即往縣城跑,“楊處長,您先到酒店住下,安排好後,我估計就趕到了。”

事先沒有消息,何治不在縣裏也很正常。他安排人過來接自己,住進酒店,也是很正常的節奏。車往前走兩分鍾,便接收到一個陌生電話,楊再新接聽了,對方說,“楊處長您好,我是張成淮,嶺上縣副縣長。楊處長您目前位置在哪,我過來接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