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章 內在動力(2 / 2)

這樣的心態形成一股勁力,又得到柳三妍博士點引導,學生中形成了自主學習、積極主動地彌補自身學習上的不足。而初中與高一點那些知識量,不過就那麼些,不算難掌握與運用。

這樣的內在動力,是其他學校難以培養出來的。按照柳三妍博士的說法,學校和學生看的是楊再新的麵子,沒有這一塊招聘,長善完全中學也不會好使。

另一個主要的因素,就是學校對所有學生的費用免除的同時,在學業成績上的鼓勵工作,做得非常細致。對每一個學生,隻要有進步就會得到表揚、得到實質性的獎勵。

因為有太顯眼的成績,使得整個柳河市上下,對長善完全中學都有新的想法。幾乎所有優秀生源和他們的家長,都想盡長善完全中學讀書。曾明誌所表達的,不過是市裏的人討論多了的事。

隻要長善完全中學在整個柳河市招收三五百優秀生,那麼,這些學生三年後,很可能就是一批全國重點大學生錄取者。

這樣的結果,不僅是學生、家長的意願,也是柳河市領導們的意願。

楊再新也知道,這次返回長坪縣,市裏很可能會與他商討這個事情。對長善完全中學最初建校的初衷而言,不是這樣的結果。可現實中,誰又能夠避免這樣的做法?

楊再新也在猶豫,不過反過來想,建立長善完全中學的目的是為了解決,長坪縣高中部學位問題。如今,學位問題得到解決,不就達成之前的目標?至於優秀生源彙聚在哪一所學校,從全縣的角度來看,如今的情況隻比以前更好。

縣一中、二中、民辦高中受到前所未有的衝擊,對他們而言,似乎很不公平,遭遇慘烈。可這樣的結果,能夠怪罪於長善完全中學?

在教育這一塊工作上,各地有不同做法,各人有不同看法,也都有自己的標準和價值觀。什麼才是出路?對上層、對中層和對基本的底層,要求是不一樣的,所想要的也不一樣。

最底層的人群,就盼著要考上一所全國重點,中層的群體,則要將子女送出國門,超脫與體係之外,不在受這種束縛;上層呢?對子女的教育,根本無需操心,反正都是最好的資源和條件。

這是事實,要不然,為什麼存在各省不同的考卷、不同的分數線?底層和中層的子弟為生存和晉升層級而拚,這是自古來就是這樣的存在。

可從另一個角度說,這種級層的存在,卻又是幾千年遺留傳承,積澱在國人骨子裏的東西。君王與集全才是社會的核心,目前對這個東西的推崇,又到了新高度。

楊再新也明白,士農工商,本因分工不同而已,沒有貴賤之別。可實際上,貴賤差別猶如天地,如何讓底層人群,不想盡一切辦法去爭取和改變?隨著階層的越來越固化,這種晉升的路也變得更加渺茫,使得中層的那個群體,找到另一條路——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