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跟風之後,市場引起新的競爭,整個市場的環境也會變得錯亂。到時候,進行刺梨果種植的農戶,同樣會有人因為刺梨果而虧損。
當然,這樣的跟風對柳河市而言,衝擊不能說沒有,但關係不會大。為什麼這樣說呢。我的理由如下:一是新畦食品在刺梨果產品開發上,投入已經非常多,積累雄厚的技術資源。跟風者匆忙地上種植刺梨果項目,產出的銷售問題並不能解決;
其次是種植方麵的技術,柳河市在江上省農院指導與扶持下做起來的產業發展,有種植技術為保障。跟風者對刺梨果種植僅憑書本上的介紹,甚至僅僅是聽說有這樣的項目,就盲目地跟風。種植出來的刺梨果,會是怎麼樣的產出,這是不難預測的,後果也是比較嚴重的。
再次是市場方麵的因素。一款產品能不能獲取相應的回報,與產品本身有關,也與市場的反饋有關。新畦食品的產品在幾年,收到市場歡迎,消費者熱捧,新的競爭者出現,如果在質量上無法追平新畦食品公司,那麼消費者又如何肯接受這樣的產品?”
說到這裏,楊再新停頓一下說,“我之所以這樣說,不是想除柳河市之外,再沒有人種植刺梨果。而是在提醒有意做刺梨果種植項目的人們,想要入這個產業來,先不要匆忙去做。磨刀不誤砍柴工,先做好各方麵的調研,確認可以做刺梨果種植後,再來入行,就不會太吃虧。
柳河市作為刺梨果種植的發起之地,新畦食品公司作為最先研發刺梨果產品的公司,都是抱著開放、合作的態度來麵對競爭者。因為隻有在又競爭者的壓力下,我們的工作才會有更好的進步,對產品才有精益求精的壓力和動力。”
對於新畦食品公司今後如何發展,楊再新沒有透露,畢竟是公司的決策,不會提前對外傳出,免得收到狙擊。
另一個方麵也是楊再新論述重點,反複強調的,那就是產品的質量問題。強調了種植刺梨果的綠色化,有機物化,去農藥、去化肥,確保消費者的利息,是柳河市產業發展的出發點。不僅是在刺梨果產業,在養殖產業上也是做到這樣,保質保量,高品質的產品,才是最好的出路,最好的效益。
座談會後,是中餐。中餐級別雖高,但要說口味什麼的,不算突出。楊再新上午的表現,讓劉誠宇很滿意。下午,還有另一個會議,隨後便是媒體對獲獎的十佳青年進行深度的采訪。
中餐之後,就在會議室這邊找一個地方稍作休息,等下午的會議。這時候,媒體的人想見到楊再新等人也是不能的。劉誠宇先陪著楊再新一陣,隨後便離開。楊再新估計他是要去見一見京都那位同一體係裏的大佬,這種大人物平時也難又見麵的機會。
楊再新知道,他如今還沒有單獨向這種級別大佬彙報工作的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