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每一年,長坪縣至少有三千學生沒法繼續入學。長善完全中學建立的目的,就是要給剩下的這些學生,都有學位。
不過,在實際中,即使有學位給這些學生,但家長和學生也會有自身的考量和打算。對於實在不願意上學的,很可能就外出務工了。
不過,長善完全中學會提供學習期間的生活餐費,可能會有不小吸引力。使得流失的學生數變少,但也會有學生流失的。
楊再新雖說高中生源會傾斜在線下生,但實際上,長善完全中學給予的條件看,估計那些優等生都會首選報考長善完全中學,而家長們肯定更多傾向於這所學校,畢竟學校會給學生補貼餐費。
設施最好,又有餐費補貼,招生的優勢非常大,縣內其他原有學校生源會有什麼改變,這時候也難以預測。
在招生宣傳上,原有學校唯一優勢就是他們有較成熟的教學師資隊伍,有以往高考的成績,吸引家長和學生。楊再新對長善完全中學的招生,是不準備做什麼廣告與宣傳的。不計劃與其他學校競爭優生生源。
原有的三所高中在每年的招生工作上,投入是比較大的,競爭非常激烈。除了專門組織人員進行宣傳之外,對在初中學習階段,成績拔尖的,會派員到學生家裏做思想工作,還會許諾給這樣的優生一筆補助。如六千元或一萬元,或三年期間不收取任何費用,或三年期間給特殊宿舍,有單獨的教師團隊進行授課與輔導等等。
對於這些做法,楊再新是了解的,也表示理解。高中階段不再是義務教育,學校收取學費,那麼生源問題就是學校生存問題。
想要有較好的生源,那麼,每一年的高考就必須要出成績,在社會上有必要的影響力和口碑,優生才會選擇去入學。有優生才能夠保證三年後高考的成績,這是一個循環鏈。
對於長善完全中學而言,最初組建的目標是提高必要的學位,至於高考會有什麼成績,楊再新之前的不多考量的。
不過,真的建立起來,也是想逐漸將學校辦好,辦成柳河市區域內的名校。高考是一條準繩,至少目前的情況下,還沒有其他可客觀評價一所學校的好與差,那就要在高考上下工夫。
線下生的基礎顯然是比較差的,但更差的是他們的學習進取心、學習方法、之力、毅力、價值觀等等,這些才是落到線下生的根本。
如果單純從學科基礎來說,要改變學生的成績,難度算不得多大。即使初中三年的知識量,語數外欠缺的會多一些,但真有心要學習好,有一段時間努力之後,還是會補足的。
最難以改變的,是對學習的需求心、上進心、克服懶散習慣,還有就是家長以為自己孩子反正在學習上已經沒有希望,就不再勉強要小孩繼續學習。
如今,長坪縣進行產業發展,各家收益顯然提高,家長對學生學習的支持也會極大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