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彩設計的調整性原理
對於形象色彩設計來說,色彩設計的關鍵在於色相搭配。色相搭配固然重要,但仍然要有許多其他因素需要進行調控、調整,使色彩設計逐漸滿足功能需求並趨於完整。
(一)色調調整
所謂色調,就是一個色彩設計組合的綜合印象,所有色彩設計組合中的元素都會在不同層麵影響色彩設計的綜合印象。
1.明度調子調整
在一個畫麵中或色彩應用的環境中,所有明度對比產生的對於畫麵或色彩應用環境的總體印象就構成了明度調子。明度調子是色彩設計組合在明度因素上的綜合印象。明度調子的調整主要從兩個方麵入手:一方麵是調整色彩設計組合中起主導作用顏色的明度,使之在色彩設計組合的明度關係上明確化,它影響著色彩設計組合的總體印象;另一方麵是調整色彩設計組合中顏色的明度對比關係,它影響著色彩設計組合的識別性。明度對比越強,色調的性格就越開朗,同時也增強了色彩設計的形象,清晰度高。明度對比弱時,色調的性格往往會出現沉悶、憂鬱、模糊不清的傾向。
2.純度調子調整
純度調子是色彩設計組合在純度因素上的綜合印象。將不同純度的色彩並列在一起,因純度差而形成鮮的更鮮、濁的更濁的色彩對比現象。調整純度調子是為了增強用色的鮮豔感,即增強色相的明確性。純度對比越強,鮮色一方的色相就越鮮明,從而也增強了色彩設計的豔麗、活潑及感情傾向。純度對比弱時,往往會出現色彩設計用色的蒼白、陳舊、肮髒、沉悶、單調等感覺。
純度強對比效果十分鮮明,形象清晰度高,同時對比使得鮮色更鮮、濁色更濁。純度弱對比的視覺認知度低,模糊不清,但有時能提供一種特殊的畫麵氣氛。純度中對比是界於強對比與弱對比之間,既柔和、朦朧、統一,又不失變化、活躍。最強對比指純色與無彩色係的灰色相對比,處理得不好則容易出現生硬、過分刺激的感覺。
(二)麵積調整
在任何的色彩設計組合中,無論該組合有多少個顏色參與,各個色相的麵積是組合的最終結果。在色彩設計的過程中應盡量做到主題明確,使參與色彩設計的色彩在麵積上拉開檔次,有主有次,形成秩序。任何色彩設計效果如果離開了相互間的麵積比,都將無法討論。有時對麵積考慮甚至比色彩的選用還顯得重要。通常大麵積的色彩設計多選擇明度高、純度低、對比弱的色彩,給人帶來明快、持久、和諧的舒適感。中等麵積的色彩,多用中等程度的對比,如服裝色彩設計中,鄰近色相及明度中調對比運用得較多,既能引起視覺興趣,又沒有過分的刺激。小麵積色彩常采用鮮色和明色以及強對比,目的是讓人充分注意。
(三)形狀調整
在色彩設計過程中,形與色的關係又是一個可以調節整體色彩設計印象的因素。
1.形與色的通感
在某種狀態下,形態與色彩以各自不同的表現形式,卻表現出相同或近似的內涵。德國色彩學家約翰內斯?伊頓,將造型要素中的三種基本形——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同色彩中的三原色做了比較與分析。結果是紅色與直線的正方形關聯,黃色與三角形關聯,藍色與曲線的圓形關聯。
2.形狀與色彩設計
正方形的特征是四個內角都是直角而四等邊都是直角交叉,被用來象征物體感、重量感、穩定感及確定感。垂直線與水平線的交叉有一種明顯的緊張感。紅色的重量、安定、硬性和不透明現象同正方形和立方體的靜止和莊重一致。三角形的本質是三條相交的直線形成尖銳的內角,產生了一種積極、活潑、好鬥和緊缺的效果,它與無重量的明澈的黃色相對應。三角形代表了所有帶有斜邊的形,如菱形、梯形。圓形有開心、輕快、極富流動性的感覺,圓形同透明的藍色相適應。
(四)位置調整
在形象色彩設計中,顏色的位置也非常重要。首先,它影響著整個色彩設計的視覺秩序。其次,色彩位置的設置是色彩設計主題的體現。
一般來說,同一色彩位置不同,上、下、左、右會產生出不同的心理感受。從構圖的上下關係看,紅色位於上部顯得壓抑沉悶,位於下部則顯穩重;黃色在上則漂,在下則浮;藍色在上顯得輕,在下則顯得重。從左右關係看,一個色塊放在左邊有緊湊感,放在右邊則有分離感。這包含著對人體本身的體驗。因為一般人的左邊被動,右邊靈活,總是習慣於從左看到右,從上看到下。這樣,視覺常常會要求在畫麵的右邊或下邊形成有分量的停頓,給心理帶來完整、平衡的感覺。如果將畫麵主題有意安排在左邊,則會帶來一種發展、延續的效果。
(五)肌理調整
所謂肌理,就是客觀物像的表麵特征。若從不同角度分類,可分為光滑與粗糙,明顯肌理與無顯著肌理,規則紋理與無規則肌理,視覺肌理與觸覺肌理等。
肌理與色彩設計之間存在著微妙的關係。肌理指形象表麵的紋理,客觀物像的材料性質、表層觸覺質感及視覺感受對色彩感覺的影響力很大。因材料表麵的組織結構不同,所具有的吸收與反射光的能量也不同。一般表麵光滑的質麵反光強,反射一致,色彩會隨著光的變換而顯得不穩定,使色彩顯得比實際明度或高或低。相反,粗糙的質麵反光弱,反射不一致,使色彩看上去比原有明度稍暗。同一個顏色,有光澤的麵比無光澤的麵看起來發暗、發深,較為活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