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後,齊國眾臣義憤填膺,要求齊桓公繼續攻打魯國,消滅魯莊公,殺死曹沫。齊桓公也對柯地受辱很氣惱,有心發兵。管仲極力勸諫,“做霸主首先要講求信義,我們既然答應了人家,就要履行諾言,否則會因小失大。”
管仲的話提醒了齊桓公,他立即按約定,將汶陽之地交給了魯國。這個消息一傳出,很多諸侯都稱讚起齊桓公來。宋國國君覺得不應該在北杏之會早退,派使臣到齊桓公那裏認錯,並帶了一份禮物給周王,齊桓公就同意宋國加入盟約。這樣,宋、魯、陳、蔡、衛、曹、邾七國加入了以齊桓公為首的聯盟。齊桓公逐漸成為中原各國實際上的盟主了。
聯盟成立以後,齊國開始領導同盟國打擊夷狄。燕國國都在薊(今北京市),勢力達到今遼寧省南部一帶,是東周的最北方,經常受戎、狄族的侵擾。管仲認為,北方戎狄是中原大患,齊國如果能夠將其治服,將會極大提高在諸侯中的威望。於是,齊桓公親率大軍北征,和燕軍密切配合,打敗了山戎。山戎的殘餘部隊向東北方向逃去。齊桓公帶軍隊追擊,攻破令支國,繳獲了大量馬匹器杖和牛、羊、帳幕之類,救出了被擄的燕國子女。接著,齊桓公又一鼓作氣,率大軍翻山越嶺,攻占孤竹國。管仲勸桓公將所占兩國全部給予燕國,桓公采納了他的意見。燕莊公對齊桓公非常感激。桓公率軍撤離時,燕莊公送齊桓公一直送到國界邊都沒停下,直到進入齊國國境50多裏,按西周諸侯相送不出境的規定,桓公又將這50裏燕君所至之地送給燕國。燕國這次增加了方圓550裏的土地,開始成為北方的大國。
桓公率大軍回歸至濟水,魯莊公在濟水邊設宴迎賀,桓公將繳獲北戎之物的一半贈送給魯國,魯莊公非常感激。
後來,齊國又幫邢國、衛國等小國重建家園。
齊國這一係列救助危亡諸侯國又不貪求土地的行為,使各諸侯國心悅誠服,既畏懼齊國的威勢,又感服齊國的德行。齊國從此威名益振。渤海沿岸的一些部族小國紛紛服從了齊國的統治。
富國強兵、稱霸諸侯是齊桓公一貫的夢想,誰能幫他成就這個夢想,誰就能在他心目中樹立起無與倫比的形象,誰就能在齊國位極人臣。管仲在這個時候站出來淋漓盡致地發揮了自己的才幹,建立了齊國的霸業,自己也功成名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