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口訣

全身放鬆,中正安舒,心平氣和,氣定神斂。

練功效用

平靜呼吸,可寧靜安神;身體保持中正,可內安五髒、外端身形。從內到外為練功做好準備。

頭端平,目向前平視,下頜微向裏收;含胸,直腰拔背,蓄腹收臀;鬆肩,兩臂自然下垂於身體兩側,五指並攏微屈,中指貼近褲縫;兩腿伸直,兩腳相靠,足尖並攏;口微並,舌抵上齶,盡量做到定心息氣、氣定神斂。

◆動作口訣

立身期正直,環拱平當胸,氣定神皆斂,心澄貌亦恭。

練功效用

通過兩掌相合的動作,可以起到氣定神閑、均衡身體、改善神經、暢通氣血、調節體液的作用,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消除身體疲勞。

1接預備式。身體重心右移,右腿微屈,左腿微微抬起,向左側橫開半步,約與肩同寬。

2兩臂經體側由正前方慢慢向胸前抬起,兩肘微屈;兩手掌掌心相對,十指向前。

3兩掌緩緩向胸前收攏,距胸約一拳停止,兩掌相合,指尖朝上,合於胸前,腋下虛空;目視前下方,動作稍停。

◆動作口訣

足趾拄地,兩手平開,心平氣靜,目瞪口呆。

練功效用

通過上肢的伸展和立掌外撐的動作導引,可有效疏通上肢的經絡,以暢通氣血,並具有調練心、肺之氣的效果,能改善呼吸功能及氣血運行,提高肩、臂的肌肉力量,有助於改善肩關節的活動,對肩周炎等疾病有很好的防範作用。

1接上式。兩肘向兩側抬起,與肩同高,兩掌平伸,中指相接,食指相對,掌心向下。

2兩掌心保持向下,同時向前展平,指尖向前。

3隨即兩臂向左右分開至身體兩側平舉,保持掌心向下,指尖向外。

4下方兩手五指自然並攏,坐腕成立掌,目視前。

溫\/馨\/提\/醒

在練習此套功法時,容易出現兩臂不夠放鬆、肩膀僵硬、兩臂側舉時不能保持水平的狀況。因此,在練習的過程中,應有意識地注意動作的幅度和動作的放鬆,以使兩臂在平舉時能自然伸直,方能與肩同高。

◆動作口訣

掌托天門目上觀,足尖著地立身端,力周髖脅渾如植,咬緊牙關不放寬,舌可生津將齶抵,鼻能調息覺心安,兩拳緩緩收回處,用力還將挾重看。

練功效用

通過兩臂向上托舉和下肢提踵的動作導引,對於調理上、中、下三焦之氣,調動三焦及手足三陰五髒之氣,均有很好的作用;可改善肩關節活動能力及提高兩臂及下肢的肌肉力量,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暢通氣血。

1接上式。手腕放鬆,兩肘向兩側抬起,與肩同高,兩掌平伸,中指相接,食指相對,掌心向下,掌與胸相距約一拳;目視前方。

溫\/馨\/提\/醒

在練習此套功法時,初學者容易因練習功力不夠,而使身體大筋無法完全拉開,致使兩掌上托時,容易屈肘。因此,初學者應加強練習,以便把身體的大筋拉開,肌肉鬆弛下來。並且在練習時還應注意利用前腳掌的支撐,使力達四肢;下沉上托時,要保持脊柱豎直,同時注意身體重心要稍向前移。

2兩掌同時內旋,翻掌略上托至耳垂下,掌心向上,虎口相對,腋下虛空,兩肘外展,約與肩持平;動作稍停片刻。

3隨身體重心前移至前腳掌支撐,後腳跟提起,同時兩掌沿兩耳側上托至頭頂,兩臂伸直,掌心向上,展肩伸肘,下頜微收,舌抵上齶,咬牙怒目。

4保持動作稍停,靜立片刻。

◆動作口訣

隻手擎天掌覆頭,再從掌內注雙眸,鼻端吸氣頻調息,用力收回左右眸。

練功效用

通過本勢中的陽掌轉陰掌(掌心向下)的動作變換,目視掌心,意存腰間命門,下沉入腰間兩腎及命門,可達到壯腰健腎、延緩衰老的功效。在腰脊的帶動下,頭隨手動,可增強頸、肩、腰等部位的活動功能。

1接上式,身體放鬆,兩腳跟緩緩落地;同時兩手握拳,拳心向外,兩臂下落至側上舉,略比肩高。

2隨後兩拳慢慢伸開,變掌,掌心斜向下;目視前下方。

3屈膝,身體左轉,同時右臂上舉,經體前下擺至左髖關節外側,成“摘星”之勢。右掌放鬆,自然張開,左臂順勢經體側下擺至體後,左手背輕貼於命門之上。

4右臂上舉經體側上擺至頭頂;目視右掌。

5靜 立 片刻,然後兩臂向身體兩側自然展平。

6重複動作3~5,唯方向相反。

◆動作口訣

兩腿後伸前屈,小腹運氣空鬆,用力在於兩膀,觀拳須注雙瞳。

練功效用

通過旋腰的動作,帶動肩膀活動,可刺激背部肺俞、心俞、腎俞等穴,達到疏通夾脊和調練心肺之作用,同時還鍛煉背部肌肉群、改善四肢的血液循環。

1接上式,隨雙膝微屈,身體重心右移,右腿屈膝,左腳向左側斜後方約45度撤步,右腳跟內轉,成右弓步;同時左手隨重心的後坐、內旋,向前、向下劃弧後伸,小指到拇指逐個相握成拳,掌心向上;右手順勢向前上方劃弧,抬至與肩平時小指到拇指逐個相握成拳。

2身體重心後移,隨 重心的後移左膝微屈,腰稍右轉,以腰帶肩,以肩帶臂,節節貫穿,然後右臂外旋,左臂內旋,屈肘內收;目視右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