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逢異世火上身 無知女子力求生(上)(1 / 2)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尤唱後庭花。唐人說的大約便是這秦淮河兩岸的勾欄肆院靡靡之音,隻不過籠罩在河岸的不是歡歌笑語,而是令人窒息的恐懼。

恐懼源自一起自殺,自殺背後亦有驚人膽寒的禍事,據在河岸的一個女子救了兩個女人.

救人於水火本是好事,然後兩個被救的女子,因父獲罪,母兄九族斷絕,姊妹二人引身試水也隻是為了了卻人間慘事,但偏分有好事之徒把二人撈起來救活了。

圍觀者甚眾,罪人之女濟水得救不消半刻官府便得知,官府將救人女子一道押走並罪,誰想這女子竟是膽大包天之人,詭辯自己無罪,曰:己不在罪死十族,己不知二女集罪於身,己不知二女曰何。

本無什麼過錯,官府也打算放過她,憐她風雨露於野,那想此女不知好歹,見二女哭哭啼啼的,心有不忍便言“此二人身家性命本應付城湯,然為我所施,二人理應以身相許。”

這話一落針落可聞,誰敢替罪人說話活的不耐煩了,就連為首的錦衣衛都忍不住勸道:“婦人無知所以不罪,二人乃罪臣方孝孺之女,上帝已詔誅十族,既已言明,婦人你若再糾纏,並罪!”

“大人!這兩人真是方孝孺之子?大人!我窩藏罪孽,罪不可赦,請大人誅我三族!”女子並沒有退,反而拖著濕身跪在地上,求錦衣衛的人代她走,還說大逆不道的話。

“本官可沒有權利誅人三族!你既求死帶走!”錦衣衛的人一腳把人踢開,生離死別的場景見太多,對這種人已經沒什麼感觸。

事涉方孝孺皇帝也要過問,尤其是方一意殉死,妻兒自殺,兩個女兒沒死成,肯定會想惡心惡心兩個生者,羞辱天下同情者。

聽說有個女人自罪還請絕三族這是大事,越限是大忌,子告父,奴告主,下級告上峰都是要處刑的,哪怕是告謀反,但罪三族顯然有隱情,眾臣並未言及打殺,而是曰恐有冤情。

這當然是可笑的,早上才要人十族命,怎麼會在乎一個女子?隻不過此時都有思量,有人希望有一個轉機,畢竟此事牽連甚廣,眾人也希望緩一緩,看看能不能讓皇帝回心轉意,或者不要牽連那麼多。

皇帝召見了這個不知死活的女子,女子是城裏的乞兒,平日靠乞討為生,衣裳破爛,披頭散發的,高個子白淨臉,臉上有薄汗。

在行大禮之時有些口齒不清,但不至於像某些官員初次見到他戰戰兢兢大小便失禁,對這樣膽大女子皇帝並無好感,“朕聽聞婦人有隱情,有何隱情?罪三族又是為何?可知乃不忠不孝之罪。”

“民女確有隱情,民女乃燕京人氏,姓朱,名燕生,乃父母自蜀地流至燕而生,家父姓朱曰聖經,後避諱改曰經綸,字山石,年六六。母姓周,單字揚,字青書,年五八少兩歲,小妹姓周,曰子申,今年七齡。

因戰事與家人離散,流落異鄉乞食,民女言誅三族,隻是想找到雙親侍奉,想雙親是否安好,不能侍奉雙親確實不孝,然不忠之事未曾有也,亦無不忠朝廷不背蒼天之事。”因為戶籍管控很嚴,隻能盡可能的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