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近衛第五坦克軍戰史
蘇聯近衛坦克第5軍戰史
蘇聯紅軍近衛坦克第5軍,全稱“近衛紅旗斯大林格勒—基輔坦克軍”,是第二世界大戰中蘇聯的三支精銳坦克軍之一。其曆史可以追溯到戰爭爆發前的幾個月。
前驅的戰鬥
1941年3月11日,紅軍在基輔特別軍區組建了一支新部隊——第40坦克師(指揮員米哈伊·施沃格科夫上校)。當1941年德軍突襲蘇聯時,這支坦克師作為第19機械化軍的一部,正駐紮在遠離前線的基輔以西的日托米爾。此時,它的士兵滿員,而軍官和士官卻缺編達53%;步兵的重武器嚴重不足,炮兵隻有1/3的火炮堪用;全部的坦克就是139輛T-37,6輛T-28(它們是在師屬修理廠裏被發現的)和19輛報廢的T-26。
戰爭開始的頭兩天裏,第40坦克師的大部分T-37都抽調給了奔赴前線的步兵師。不久,坦克師也編成兩個梯隊開往戰場:第一梯隊集中所有的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第二梯隊則幾乎完全是步兵徒步穿行進。1941年6月24日,冒著德國人的空襲,他們終於抵達捷多維奇。第二天,僅有19輛坦克的第40坦克師就和第228步兵師一起發起向杜布諾逼近的德軍的反擊。24小時的激戰後,這支部隊隻剩下9輛坦克!但紅軍戰士們仍然以令人吃驚的勇氣和犧牲精神,繼續抵抗著德軍的猛烈攻勢。
殘酷的戰鬥一直持續到7月22日。此時,第40坦克師的戰鬥人員已不足700人,他們於8月底撤退到高加索。第40坦克師再也沒有出現在紅軍的戰鬥序列中——它的番號被撤銷了。當9月到來時,第40坦克師的人員組成了一支新的部隊:紅軍第45坦克旅,安德列·庫施京上校被任命為坦克旅指揮員。不過由於11月份間德軍逼近羅斯托夫,坦克旅又被轉移到斯大林格勒,直到1942年4月才正式組建完畢。此時,第45坦克旅下轄第250、第251坦克營和第45步兵營,共裝備25-30輛T-34,7輛KV-1和15-20輛T-60。
4月末,第45坦克旅搭乘火車抵達沃羅涅什,加入由B·A·米舒林中將指揮的坦克第4軍(即後來的近衛坦克第5軍,我們的主角)。坦克第4軍還包括第47坦克旅(31輛T-34,20輛T-60),第102坦克旅(31輛MkⅡ“馬蒂爾達”,20輛T-60),第4摩托化旅,以及1個近衛迫擊炮營(即火箭炮部隊)和1個偵察營。這些部隊一直進行集訓,直到6月份——米舒林接到命令:向沃羅涅什以南的舊奧斯科爾集結。
由於保衛沃羅涅什的第13、第40集團軍於6月30日被德軍第2集團軍擊垮,紅軍防線上出現了一個裂口。坦克第4軍被命令火速趕到戈爾舍奇諾,與第24、第17坦克軍一起把楔入的德軍趕回去。然而,第24坦克軍根本就沒有出現,第17坦克軍在坦克第4軍到達之前就被德軍擊退。第4坦克軍不得不孤軍奮戰。擔任主攻的第45坦克旅損失慘重。7月3日,在姍姍來遲的第24坦克軍的支援下,防線的裂口才被堵上。
當德國人轉而進攻頓河河曲地區後,沃羅涅什防線暫時穩定下來。坦克第4軍撤出防線,被調撥給第1近衛集團軍,向逼近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第6集團軍的北翼發動攻勢(此時,紮科夫上校接替了庫施金,指揮第45坦克旅)。戰鬥在寬廣的平原上進行著,坦克軍飽受德國人的轟炸機和88mm炮的打擊,卻沒取得任何進展。9月28日,米舒林被撤銷職務,接替他的是克拉夫琴科少將,一個學院派的坦克戰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