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外音]趙國自公元前403年立國,到公元前228年滅亡,曆經了一百六十多年。它曾在今天的河北,山西等交界地帶創造了輝煌的曆史和文化。在趙國曆史上,也出現了後世傳誦最廣的成語典故,如“圍魏救趙”,“竊符救趙”,“完璧歸趙”等等。趙國為戰國時期中華文化的發展做出了獨特的貢獻。但是最終趙國成為秦國口中的獵物,我們在譴責趙王遷的同時,也不應該忽略趙國其他一些國君犯下的錯誤。現在就讓我們把眼光放遠,看看趙國曆史上其他國君都作了些什麼,他們為贏政滅趙提供了哪些可乘之機。

我總結了四點,第一點,用人失誤;第二點,政治腐敗;第三點,主次不分;第四點,疆域銳減。用人的失誤,我們舉兩個例子,先說長平之戰,長平之戰發生在孝成王時期。韓國的上黨郡,本來韓王下令要獻給秦國,可是上黨郡郡守非要把上黨郡獻給趙國。其實接受不接受上黨郡是個重大問題,趙孝成王找誰商量呢?一個是他舅舅,一個是他弟弟。當然,他弟弟也很有名,就是平原君趙勝,同父異母的弟弟。這麼大一件事,找家裏人商量,廉頗呢?藺相如呢?這麼多重要的大臣,都不商量,隻和他的親屬,公族商量,可以看出來他在用人上有重大失誤。結果他舅舅和他弟弟意見不一致,他舅舅認為不能要,他弟弟認為不要白不要。但是無論舅舅也好,弟弟也好,都犯了一個錯誤,就是沒給趙孝成王講清楚,接受上黨郡意味著秦趙之間有一場大戰,沒有講這一點。所以趙孝成王是既想要,又沒有思想準備,在這種情況下,就輕易接受了上黨郡,這是他一個重大的失誤。還有,趙國亡國時候的趙王遷,把李牧殺了,把司馬尚撤了,換了兩個,這兩個人名字都不用提了,兩個人換過去,三個月就滅了,這是第一點,用人失誤。第二點,政治腐敗。我們再提一提剛才那個人,郭開。郭開這個人真厲害,毀了趙國兩員大將,剛才我們講了他怎麼毀李牧,現在我們講他怎麼毀廉頗。廉頗是趙國名將,老將,經驗豐富,屢立戰功。但是在趙悼襄王時代,長平之戰已經證明了,就是撤了廉頗,用了趙括,最後導致45萬大軍兵敗,事實證明廉頗是非常能打的。可是趙孝成王死了以後,趙悼襄王繼位,就不信任廉頗了,就找人替掉他。廉頗也是不交兵權,把替他的人打跑了。把國君派的人打跑了,這是抗命,廉頗就逃到魏國去了。秦軍知道廉頗逃走以後,連續攻打趙國。趙國受不了,又想起廉頗了,就找個人去看廉頗身體如何。這個關鍵時刻,郭開來了,郭開給使者一大批錢,說你千萬別說廉頗身體好,使者心領神會,去見廉頗。見了廉頗以後,廉頗一頓飯吃了很多,吃了幾斤肉,幾斤米,然後披掛上馬,耍了一番,表示自己還不老,還能打。回來就向趙王報告,說廉頗雖老,但是飯量很大,但是接下來他說了兩句非常要命的話,“然與臣坐,頃之,三遺矢矣”,說他和我坐了一會,去了多次衛生間。人老了,不中用,總往衛生間跑。趙王一聽,廉頗老了,不用了。這個郭開毀了兩員大將。我們經常說,戰國有四大名將,秦國是白起,王翦;趙國是廉頗,李牧,兩大名將都毀在郭開一個人嘴裏,你看他有多厲害,所以我說有些人的嘴,勝過百萬雄師。發生這種事情,我們可以想象,這個國君糊塗不糊塗。如果不是政治腐敗,國君糊塗,怎麼可能發生這樣的事兒。の本の作の品の由の思の兔の在の線の閱の讀の網の友の整の理の上の傳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