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群讀史記之秦始皇13:韓氏初興

[畫外音]在戰國後期,秦王贏政滅六國,平天下,最終統一中國。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功勞,也和秦國一代代國君的艱苦努力分不開。前麵的節目中,王立群先生通過十二集內容,講述了秦始皇係列的第一部,秦國崛起。為我們展現了秦國從有確切文獻記載的秦莊公時期,到秦王贏政開始製定統一天下的通天大計時期,總共六百年的秦國曆史,真實再現了秦國艱難的崛起之路。從今天開始,王立群先生將為我們講述這個係列的第二部,橫掃六合。第二部中,王立群先生將把我們帶回到那個烽煙四起的年代,再現秦王贏政統一天下的過程。而秦王贏政滅六國的第一個國家,就是韓國。韓國是從晉國分裂出來的一個小國,韓國是怎樣發展起來的,又是怎樣被滅掉的,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從晉國的衰落講起。晉國曾經是阻擋秦國進入中原的第一道防線,但卻因為內亂而分裂,變成了韓趙魏三個國家。那麼,曾經強大的晉國,究竟是怎樣衰落的呢?,韓氏一族又是怎樣興起,最終成為瓜分晉國的一個卿族呢?而秦王贏政滅六國,為什麼第一個滅的,就是韓國呢?從本集開始,王立群先生將為我們講述韓國從興起到滅亡的全過程。

作為秦國來說,它最終統一天下,應當是兩個因素的合力。一個方麵是秦國的崛起和強大,另一個方麵,是六國的衰弱到滅亡,這才形成最終統一天下的局麵。而在六國之中,在秦王贏政向東消滅諸侯國,統一天下的時候,和秦國關係最密切的是晉國。我們曾經講過穆公東擴。秦穆公是秦國曆史上的一代明主,一生致力於東擴,但最後是抱恨而終。秦穆公為什麼沒有完成統一天下的任務呢?是因為秦國的東邊有一個強大而統一的晉國。晉國成了阻擋秦國進入中原的第一道防線。秦國如果不能跨越這條防線,不要說滅天下諸侯,連兵出函穀關都不可能成功。所以晉國和秦國的關係非常密切。但是,秦國和晉國不是兩個對等的國家,這個對等是指他們的出身。晉國的開國之君是周成王的弟弟,大家都知道武王滅商,然後讓他的兒子成王繼位。成王的弟弟封到這個地方,最後發展起來就是晉國。所以,晉國可以說是根正苗紅的正宗王室。晉國誕生的時候,秦國還不存在呢,秦國是後來西周滅亡的時候,因為幫助周幽王,被封了一個諸侯,所以和晉國相比,它是一個暴發戶,不是一個原來就有的諸侯國。但是曆史非常奇特的是,在秦國的曆史上,秦國的強大,最重要的是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商鞅變法以後,秦國迅速崛起。所以秦國的崛起,應當是從孝公開始真正崛起的。而在秦孝公即位前42年,曆史上竟然發生了一件事情,阻擋秦國進入函穀關以東的,強大的晉國一分為三了,變成了韓趙魏三國。也就是說,晉國首先一分為三,42年後,秦孝公即位,開始變法。晉國這個超級大國消失了,秦國這個超級大國誕生了。對秦國來講,晉國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國家,如果晉國不分裂,秦國能統一天下嗎?秦國收拾韓趙魏三個小國花了200多年時間。如果韓趙魏合起來是一個統一強大的晉國,那能是秦國統一天下嗎?所以我們在解讀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時候,必須要回答的一個課題就是晉國為什麼一分為三?所以晉國的分裂是我們解讀秦始皇統一中國必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