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1 / 2)

《清賞錄》雲:“昔人雲,過名山如讀異書,倦則數行,健則千裏。言不論程途,以洞心快目而止。”讀書者觀此。

李琰之曰:“吾好讀書,非求後日之名,但異見異聞,心之所願,是以孜孜搜討,欲罷不能,豈為聲名勞七尺也?”讀書者觀此。

顏之推曰:“古人勤學,有握錐、投斧、照雪、聚螢。鋤則帶經,牧則編簡,亦為勤篤。”又曰:“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於瞑目而無見也。”唐文宗《帝京篇序》雲:“以萬幾之暇,遊息藝文。追蹤百王,馳心千載。慷慨懷古,想彼哲人。”又曰:“若不甲夜視事,乙夜觀書,何以為人君耶?”嚐召學士於內殿,校量文章。蘇子瞻以《論語解》寄文潞公雲:“就使無取,亦足以見其窮不忘道。”吳美子曰:“讀書須養得心事靜帖帖地安穩快樂,以我為王書為役,方有入處。不然,馳騖於書與馳騖於聲色、貨利無差別。”讀書者觀此。

顏之推曰:“凡有一言一行取於人者,皆顯稱之。不可竊人之業以為己力,雖輕雖賤者必歸功焉。竊人之財,刑辟所加;竊人之美,鬼神所責。”張洎素與徐鉉厚善,因議事不協,遂絕。然手寫鉉文章,訪求其劄,藏之笥篋,甚於珍玩。讀書者觀此。

顏之推曰:“校定書籍,亦不容易。觀天下書未遍,不得妄下雌黃。或彼以為非,此以為是,或本同末異,或兩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徐鍇處集賢,朱黃不去手,非暮不出。嚐詣其家曰:“吾直寄此耳!”少精小學,故所讎書尤審諦。朱晦庵答楊元範書曰:“字書音韻,是經中一事,先儒多不留意。然不知此處不理會,卻枉費了無限亂說,牽補而卒不得其意,甚害事也。但恨早衰,無精力整頓耳。”讀書者觀此。

顏之推雲:“《書》雲‘好問則裕’,《禮》雲‘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蓋須切磋相起明也。見有閉門讀書,私心自是,稠人廣坐,謬誤差失者多矣。”又曰:“積財千萬,不如薄技在身。技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於書。”又曰:“人有坎壈,失於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也。”皇甫子循曰:“世之膚淺不學則曰何必讀書。鄙樸無聞,乃言恥為小技,是嫫母毀黛,丐兒銷金也。”讀書者觀此。

《解頤新語》曰:“元微之每公私感憤,道義激揚,朋友切磨,古今成敗,日月遷逝,光景舒慘,山川勝概,風雲氣色,當花對酒,樂罷哀餘,通滯屈伸,悲歡合散,至於疾患其心,悼懷昔遊,凡所遇異於常者,則欲賦詩。”讀書者觀此。

王微之曰:“讀書每得一義,如獲一真珠船。”陳仲醇曰;“吾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見已讀書,如逢故人。”又曰:“閉門即是深山,讀書隨處淨土。”又曰:“讀書要耐訛字,如登山耐仄路,踏雪耐危橋,閑居耐俗漢。”讀書者觀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