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筋骨堅實練鐵掌 蟒蛇纏身意如鋼(上)(1 / 3)

天才壹秒記住風雨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盛夏,黎明時分,天朝西南部的南林市終於迎來了一天中最涼爽宜人的時刻。在這無數人酣睡夢中之時,兩個身影卻已穿戴完畢正沿著青石山道往城郊小山頂上疾行。

當先一人是個中等身材、略顯瘦削的老者,穿著寬鬆柔軟的唐裝褂子,腳趿拖鞋,負手而行。也不見他怎麼發力,輕輕一抬腿就躍上三四級石梯,仿佛腳下安了彈簧,陡峭的山道在他腳下如同平地,頗有些竹杖芒鞋輕勝馬的意境。

後一人是個十七八歲的青年,穿著背心短褲,身形挺拔健壯,俊朗不凡。他一手提了一個麻布口袋,緊跟前麵的老者。從那青年的手臂和小腿暴起的青筋來看,似乎那袋中事物極有分量,以至那青年每一腳踏在青石板上都發出清脆的啪啪聲。不過那青年似非凡人,手提重物疾馳在山道上,臉不紅氣不喘,不見半點吃力。

這兩人正是習練國術的李固、陳平叔侄。

不多時,兩人來到山頂的小樹林中,李固像往常一樣坐到一塊大石頭上,摸出煙點燃,煙頭明暗交錯的火光給昏黑的樹林帶來了一絲生氣。陳平則將手裏的麻布口袋放到樹下,走到林中空地上,深吸一口氣,頭正頸直,下頜微收,含胸拔背,雙臂抬起如抱大樹,雙手虎口張圓,手指繃直,似乎那大樹太粗抱不過來卻硬要抱住,使大臂和腋下大筋繃緊如蝠翼一般。腰眼處命門後頂,整條脊柱如槍如劍,中正挺直。雙腿微曲,一前一後蹬在地上,前腳後跟微抬,後腳略微半蹲,腿上大筋突起如蛇,似要撕裂腳下大地。這正是那老者師門秘傳的樁法,三線混元樁。哪三線?雙手合抱為一線,脊柱挺直為一線,雙腿如剪是一線,站這個樁必須體悟到三線,方能出功夫,增力量,否則隻是不堪一擊的花架子。

李固約莫五十多歲年紀,一生未娶,無兒無女,苦練一生國術也僅僅停留在外門功夫的層次,對於更進一步的內家功夫,仰慕已久,但限於資質年齡,始終不得其門而入。此時見到視如己出的侄兒深得師門樁功精髓,不禁撚須微笑。

在國術中,不管何門何派,內家外家,樁功均是基礎中的基礎,根本中的根本,形意門甚至有“萬法皆出三體式”的說法,三體式就是樁法。現代不少人認為站樁沒用,不如西方拳擊或者跆拳道、空手道的動作那麼實用、那麼炫酷,其實不然。站樁不等於傻站著,那隻會把人體站僵硬,肌肉、筋骨站損傷。站樁是傳統國術中的靜力訓練,掌握特定的姿勢,運用特定的要領,將全身精神、氣血、勁力乃至筋骨皮膜站得混元一體,達到凝氣養神、調理五內、抻筋撥骨、滋潤皮膜的功效,久而久之自然可以壯筋骨、長體力、增力量。

陳平雙目微闔,想象自己正站在高山絕頂之巔,周圍狂風呼嘯,眼前雲海翻滾,隻覺得心胸開闊、豪情滿懷,全身勁力鼓蕩,就如雲海一般在四肢百骼間奔騰漫延。站樁站到這個地步顯然已經深得樁法三昧: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鬆腰斂臀,立身中正、心靜體鬆,形神合一。到了這個程度,站樁不僅不累,反而還是一種休息,一種享受。

旁邊李固見侄兒一絲不苟站了二十來分鍾,忍不住要試試他的火候。腰背一挺,足尖在大石上輕輕一點,人已經掠過兩丈距離,無聲無息落在陳平身前,抬手往他肩上一推,這看似輕輕一推卻有兩三百斤力量,一般人就算不應掌而倒,至少也要踉蹌幾步。

陳平依然沉浸在樁法的奇妙體悟中,上身隨力而擺,下盤卻凝然不動,力從地起,順著雙腿大筋傳導而上,脊柱自然而然一挺,身軀又回複正直如初。李固點點頭,粗大的手掌又搭在陳平右臂上,用力一扯。這一扯又多用了兩分力,若是拉扯普通人必然是肩關節脫臼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