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麵的廢話

作者有話要說:

總之呢,娃紙們勸說我:發過的東東,你會被揍的……

我說:人品不好有一個好處,那就是皮厚。

一提起這個,我就有些後悔地抽風:幹嘛這麼毀滅自己似的刪掉後半截重新開寫……結局倉促就倉促唄人生哪能沒個不倉促……結果就成了這副要死不活卡在一半的破樣子……

不過既然已經這樣子了嘛,那就繼續這樣吧……

要說有一天它成了個坑的話,雖然可能性很小,不過那肯定是因為沒人看不想寫了唄……

當然,我深刻地反省了一下。

一是因為我太不曉得常識一個不小心就侵犯了權利總之上麵已經提到過了就是我人品不好……我真不是故意啊嘿……

二是因為我文品不好……這個也不是故意的啊咳= =

好吧,我承認,以上都不是重點。

某一天,我檢查了一下前文,發現有很多錯誤,包括錯字,分段,排版,以及情節模糊等等毛病,結果嘛,仰望著前麵的錯誤而不能回去改,感覺很不爽……

所以就想一章一章地挑錯字,關鍵是要改一改其中的某個看過的人都反映看不懂的情節,比如那個蘇幕遮的幻境……雖說娃紙們說:你改了正常人也看不懂……

於是呢,自娛自樂地來發一下文……

畢竟,沒啥動力啊--

往好處想,也沒啥壓力啊--

驀然回首,人生好蒼茫誒……(這二貨……)

就是醬紫……

☆、一

汴梁此時已有了些秋意。連日來的陰雨使汴梁籠在一片蒙蒙霧氣中,這綿綿霧氣熏得人們心中著實難受。難受得連那成日裏見人一字一句都是笑以致於姑娘們稍稍想起那副麵容都捂著絹兒樂的李家公子也曉得皺著眉頭心中真真鬱悶地對著王家公子說,我看你近日來印堂發黑,兩眼無神,麵有黴氣,氣息不調,想來是有不祥之兆。

又過了些時日。仰頭望天總算了有了霽色。中秋時節也將至,汴梁的百姓們眼中多了幾分喜色。辦置祭祀用品,買燭燒香,籌辦燈會,爭占酒樓玩月,各家各戶各有各的算盤。原本便靜不下心背那之乎者也的兩角小童,也有賊心膽大的逃了私塾,在街邊那株老槐樹下鬥起了蟋蟀。雖是少不得父母的責罰,但長輩們因佳節將近的喜悅而對孩子們寬饒了許多。

這中秋將至的時節,本盼著賞月飲茶,親朋共聚,不料這汴梁雨已消停,襄陽那處卻是洪澇四起,多有災民背井離鄉,逃荒至汴梁這國都重地。一時間遍地哀嚎求乞之聲,路有凍死餓死之骨。

時是慶曆三年。

聖上下令,施衣施藥,賑災救難。

天災多發,人禍也接踵而至。案件頗發,有動蕩之勢,多是良家之人被逼上絕路,論法當辦,論情難斷。

連日下來,開封府眾人皆是焦頭爛額,疲於奔命,卻也為這災情心中憂慮,無一人有抱怨之言。

忙碌了月餘,災情漸緩時分,街上複喧鬧起來。張嬸彎下腰正在燒水的當兒,忽地看見一角騰雲的紅衣官袍閃過,急急地立起身來,一個衝勁沒站穩,眼看便要向後摔去,慌神間有人穩住她的身形,抬眼一看,那著紅衣的人微微一笑,這秋風颯颯,竟似有了暖意。

張嬸歎了口氣,道:“展大人近日忙了。我家官人一直想就上次那被取回的玉觀音登門向大人致謝。幾番卻被告知您不在府上。”

細細將他打量了一番,覺得是清減了不少,眼底一圈黑影分明顯出了倦意,想必又是熬夜伏案。複又歎了口氣,接著說:“家裏小本買賣,也並沒有什麼可以用來酬謝的,唯有托人從江南運來桂花酒。望大人莫要嫌棄才好。這酒也是有些年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