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謝葉先生,那小子就恭敬不如從命了。”李道真躬身行了一禮,誠懇的說道。
“不妨事,梁先生說得好啊,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我華夏的命運不在於我們這些老骨頭身上,而在於天下千千萬萬的少年人心中。我們能做的,隻不過是為後來者鋪路罷了。雲生,你先帶他先去休息吧。”葉雲表感慨過後,便讓身邊的漢子安排他住宿。
“跟我來。”
······
夜晚,李道真躺在床上,心中感慨萬千。這麼久以來,他為的不就是今天這一刻麼?他為的,並不是革命,而是練武。
起初,他是想接觸那些革命人士,以其作為跳板,去認識那些民間江湖人士。如果是以他衙役的身份,就算是知道那些練武的名家在哪,也沒法得到真傳。
這年頭,各門各派可是門規森嚴,對傳人要求很高,少數名家宗師心胸寬廣,願意把自家絕技教授他人的,也得是那個人有天賦,有能力。
而他,什麼都沒有,連一點基礎都沒有,貿然上門,絕對是落不到好。
葉雲表和他身邊的人無疑都是江湖高手,武者的精氣神飽滿,宏大是騙不了人的。
他猜想,葉雲表如果不是安排他去念書就是安排他去練武,如果是練武,他便不用多費周折。如果是念書,他也有了正兒八經的身份,在這個年代,學生的身份還是不低的,起碼比他這個滿清衙役走狗的名頭要強得多。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起床了。
洗漱之後,和葉雲表他們一起用過早餐,他就帶著自己來到另一處別院。
那個叫雲生的大漢去敲門,不一會兒,便有人打開門,“你們是?”一個眼露精光,身形魁梧的漢子走出來,問道。
“這位兄弟,請你代為同傳一下,就說是河北葉劍星拜見李存義老前輩。”葉雲表站在門口,拱手說道。
“你們要見我師傅?稍等。”那漢子摸了摸腦袋,又轉回院子裏。
而此時,李道真已經無暇顧及他們說什麼了,腦海不斷重複著三個字,李存義。
民國是一段特殊的時期,在這段時期當中,湧現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大人物與小人物的爭鋒,龍蛇起陸。
而在武術界,最有名的便是八卦董川海、神槍李書文、太極楊露禪、大刀王五,形意李存義等人。
其實就武力而言,後世那位名傳深遠的霍元甲在武術境界上還相差甚遠,遠遠稱不上是宗師兩個字,不過是他的故事更具有悲劇色彩,也因為悲劇色彩才被人流傳開來。
而李存義,便是民國武道的一座豐碑。
李存義少時家貧,以幫人趕車為生,及長習長短拳技並周遊各地。中年師從形意拳名家劉奇蘭學藝,後至京與程廷華等為友,並兼從董海川習八卦掌,其八卦掌技藝多為程廷華所授。曾任兩江總督督標把總,後至保定開設萬通鏢局,兼收徒授藝。
一九零零年,李先生以五十三歲之齡,毅然投身義和團,手持單刀上陣,奮起抗擊外敵,一時間,“單刀李“之名不脛而走。晚年棄鏢行,專誌授徒。
宣統三年,與葉雲表在津創辦中華武士會。後任教上海精武體育會、南洋公學院(交通大學前身)等地。李存義生前,於北方武術界威望甚高,堪稱是老祖宗級別的人物。
關於李存義,還有一則故事,一年夏天,李存義坐大車從外地回家,在武強縣遇上一夥歹人行劫。
他手搖一把紙扇,說:“要銀子有的是,請你們自己上車拿吧。”一個歹人跳上車,他將紙扇輕輕一抖,即把歹人打下車去。又一人跳上車,存義一揮手,這人又趴在車上。領頭的認出是“單刀李”,趕緊上前賠禮認錯。
以一人之身,震懾黑白兩道,可見其聲名之廣。
李道真腦海裏閃過關於他的訊息,激動地心情也逐漸平息。在他身前,葉雲表似是感知到了什麼,微不可查的點點頭。
李存義雖然很少來天津,但他的名頭卻是傳遍大江南北,這孩子知道他的名字和故事,葉雲表並不覺得意外。
不一會兒,院門大開,兩名壯漢出門,躬身行禮道,“葉先生,我師傅正在後院,您請。”
“好,多謝了。”葉雲表還了一禮,便邁步進去庭院。
一進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圓形的小池塘,前池浸綠,紫水橫斜,鳥去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