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1 / 3)

月上杜鵑窩1~5(完) by懷秋霽月

寫在前麵。(不看前麵可能會看不懂正文)

因為裏麵會有些精神科疾病的名字,稍微解釋一下意義,這樣看得比較懂。

有些小說會描述關於多重人格的故事,說的是一個人有兩個以上不同的人格,彼此不記得對方作過的事,不知道或者知道對方的存在。這個病症在過去被分類為多重人格疾患,現在則改稱為解離性身分疾患。

解離性身分疾患沒有什麼藥物可以治療,隻能用催眠、心理諮商以及一些症狀治療的藥物來控製某些人格的行為(譬如說有些人格可能會自己跑去殺人)。

另一個要講的是精神分裂症,這跟多重人格一點都不一樣。如果說精神分裂症跟多重人格一樣是一個人的精神被分成好幾塊,那多重人格好歹是分成完整而有意義的幾塊,精神分裂症就是亂裂,毫無道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很大比率會有幻聽(像是聽到很多聲音在批評他),也很多人會合並有些妄想(像是自以為是菩薩轉世,現在會被人帶來看病都是因為有人知道他是菩薩想陷害他),他們發作時說話的語句結構可能會鬆散沒有道理(醫師問:你知道這裏是哪裏?病人答:我今年二十五歲。),也可能並發一些混亂的行為。

精神分裂症的症狀可以用藥物治療及控製,但它算是在精神疾病中預後不怎麼好的一種,會造成幾乎所有患者智商退化,社會能力下降。

第三種要講的是躁鬱症。憂鬱症大家都知道,躁鬱症則是除了憂鬱以外還會出現躁期的表現;躁期的表現並不隻是像一般人說很煩躁這種感覺,躁期發作的時候會有像是自大、睡眠需求減少、多話、腦中意念不停奔馳、注意力分散、增加參與活動的興趣(本來不參加社團的人突然跑去參加社團而且很投入)或者過分積極投入某些會造成事後痛苦的事情(像是花大錢買很多東西送人或裝扮自己,或者亂投資,過了躁期以後就會後悔不已)。

躁鬱症的症狀也可以用藥物治療及控製,在精神疾病中預後是比精神分裂症來得好,隻要善加控製,約隻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會因此疾病降低社會功能。

好,解說完畢~

月上杜鵑窩(一)

一年一度的精神科醫學會,正在進行個案報告時間。

這一場發表已經接近尾聲,主講者是豁然醫院中心的劍子醫師,發表的個案是聖蹤與地理司的解離性身分疾患,也就是一般所謂的雙重人格。雖然講得意氣風發口沫橫飛,不過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劍子醫師的左手臂上了石膏──

「嘖嘖,該不會是被他家裏那個打的?」一般醫師生活苦悶,精神科醫師則是一天到晚見識奇人異事,看個石膏什麼亂七八糟的猜測都會有。

精神科的住院係統通常分成兩類,一是醫學中心係統,二是療養院係統;待在醫學中心的精神科醫師固然可以看到新奇的案子,可惜容量不足,照顧的病人永遠比療養院少。

壓低聲音對旁邊的醫師發出疑問的就是迷穀療養院院長慕少艾,坐他旁邊的則是提倡自然寂靜心靈療法加上暴力療法能相輔相成、聽演講永遠閉目養神疑似夢周公但絕對能跟你對話的佛劍醫師「不是。」

龍宿是疏樓藥廠的老板,這藥廠研究的藥物主要是以精神科類藥物居多,這年頭賣藥的是遠比當醫生的有錢,但生產新藥總是得要拜托醫生多用才有賺頭,所以常常需要到醫院去給精神科醫師一點『沙必司』;龍宿與劍子的孽緣,就是由此結下。

「慕院長說笑了,我們老板怎麼會打劍子先生呢?」奉主人之命來『照顧』劍子先生的藥廠經理穆仙鳳掩麵笑了笑「劍子先生是帶家屬去探望一個大有來頭的小病人時,那個病人突然精神分裂症發作,對著家屬指稱劍子先生對他性侵害,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