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秦業十九年前從養生堂抱來的棄嬰,兒子派人去養生堂查過,問了當年的管事人,追查到了一個老嬤嬤身上。”他略微頓了頓,卻似是不知該如何說下去。
太上皇怕是極不喜歡他的吞吞吐吐,訓道,“你這溫吞性子卻是還不改,如何又去震懾那幫臣工?”
皇帝慌忙請罪道,“兒子知罪。”
他這副樣子雖然有些窩囊,卻是讓太上皇放心,畢竟,有個太過有主見的皇帝,他的日子便會難過許多,搖手讓皇帝起身,他便示意皇帝接著講下去。皇帝有些為難道,“父皇,此事雖然查到那裏,但兒子是在不敢信,卻不知該說不該說。”
這事兒皇帝自開元寺回來後,便細細想過,嘉瑞一輩子養在宮中,十六歲便卒了,出宮的次數不多,又向來乖巧,怎可能有這麼大的女兒?嘉瑞與他長得頗像,那女子是哪個皇室宗親私生女的可能性還大些。因此,聽著皇帝結結巴巴,便知道怕是查出生父是誰了,便哼道,“說罷,到底是哪個混賬幹的事兒。”
皇帝有些為難地說道,“兒子順著那嬤嬤找到了當年的人,竟查出秦可卿的生父是端王。”
太上皇的眉頭不可避免地皺了一下,秦可卿嫁入寧國府一事,他卻是清清楚楚,當年秦鍾先是在大朝會上狀告寧國府,贏了官司後,沒想到端王插了一腳,又將秦可卿許配給了寧國府賈蓉,他記得在一個雷雨天,戴榕說要瞧瞧那避雷之術,他便叫了秦鍾來,秦鍾還求過一次賜婚。
若秦可卿真是端王的女兒,如此做卻是讓人寒心。隻是,太上皇又想到,那人本就是個眼中無父無兄無子的人,手段異常狠辣,如此做倒是他的作風。想到此,皇帝便沒了興致,道,“既是如此,你瞧著哪日有了機會,給那女子些許賞賜,也算是她生為皇家人的補償。”
眼瞅著太上皇已然沒了精神,按照平日,皇帝必然極有眼色的告退了,可此時,皇帝卻仍舊站在那裏,太上皇免不得回頭瞧了他一眼,正好看到他眼中糾結神色,便問了句,“你還有何事?”
皇帝仿若是下了極大的決心,這才道,“那秦可卿的生母,兒子也查了出來。”
聽著這事兒,太上皇倒是沒在意,既然生了不敢養,甚至送了出去,那此女的生母便不可能是個姑娘,否則以端王的身份,便是納進府中做個側妃,這滿朝上下的人家,誰敢不應,八成應是哪個已婚婦人。不過皇帝既然如此表情,怕是此人還挺重要,便隨口問道,“哦?是誰?”
“是十二妹妹,嘉瑞公主。”
太上皇的腳步猛然停了下來,不敢置信地回頭問道,“誰?”這一聲卻是極為嚴厲,甚至還帶些破音,他顯然是惱了。
皇帝卻是不吐不快,極為迅速地說道,“兒子找到了當年養生堂的管事人,又順著管事人找到了當年送秦可卿來養生堂的嬤嬤,那嬤嬤卻是成國公家的人,後來招供說是端王妃讓她送出來的,兒子便讓人找了端王妃身邊的張媽媽,拷問之下,張媽媽招供說,那孩子是嘉瑞的。當年嘉瑞與端王有了私情,並懷了孕,端王無助之下求助端王妃,端王妃便以嘉瑞身體不好為由接了她出來養病,其實是放到了莊子裏待產。嘉瑞並不知道秦可卿的存在,她以為那孩子出生後便死了,回宮後才會鬱鬱寡歡,不久便卒了。”
這番話又急又快地說出,那太上皇臉上的神情卻是由驚訝到傷心再到痛恨,他的身子狠狠地晃了晃,然後便一頭栽倒在地。
三日後,太上皇終於醒來,捏著皇帝的手道,“賜……賜端王……端王妃……死……”
﹌﹌
當夜,皇帝身邊新晉大太監胡公公前去端王府宣旨,“太上皇諭:端王水煜結黨營私、陷害忠良、無兄無父、不守人倫,端王妃劉氏秉性惡毒,蛇蠍心腸,罪狀多端,不可盡數,實乃惡子惡婦,賜白綾,令其自盡。”
(完)
=================================
作者有話要說:寫到這裏,這個故事就結束了,這是我預想的結局,停在端王被賜死的一刻。
當然,故事裏有許多未交待的,譬如說夫夫兩人的婚後甜蜜生活,秦可卿的婚事,尤三姐的孩子等,會有番外專門交待。
從六月一日發文一直到現在,整整三個月,謝謝大家的陪伴,沒有你們我不會這麼有動力的寫完這篇小說。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還可一看,歡迎收藏我的專欄。期待在下篇文與你們相見。
我的專欄=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