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島愛情故事
第一章
========================
楔子
孟林在給朋友們的書信中,寫出了他的不告之別,寫出了他深深地歉意,寫出了他的甘苦之情。
談起從戎,話還得從九八年深秋說起。當時剛剛十八歲的孟林,在長榮外運上幹著與自己不太適合的工作,維持著比較風順的1997和1998。
離校那年的夏天,也就是在香港回歸的第二天。經朋友的介紹到了外運幹著勞苦的裝卸工,孟林便棲身於辛勞的民工大潮了,到參軍前整整兩年半的時間。
打工的頭一年,憑著自己的幹勁和努力,得到了長榮公司頭頭們的賞識,受到工友們嘖嘖的誇讚。可他們並不知在孟林成功的背後,承受著多大的壓力。孟林有時候真想辭去這份工作,可是良心不容許他做對不起朋友的事。又加上自學電腦,孟林還是咬咬牙,把苦水往肚子裏咽,把剩餘的琴島九八年的秋天過完。孟林最感激的是父母給了他一幅堅實的好身板,幹什麼事也不想落到別人之後的倔強性格。
可是,久而久之,在外運那種單調的“城低民”的眼皮底下做事,加上事事有些不順,看來似乎真的是無容身之地了。
工作上的失意,有些事過分地遷就,越是難以下手。為了學業而默默而謹慎的做著臨行前的每一件小事,既便是如此,孟林希望走後本不圖什麼名,其實更不希望別人議論就心滿意足了。
初冬,在建工學院裏的電腦培訓班結束後,孟林毅然向杜姚家辭了職,踏上了回鄉的路。回到了本該屬於他的那塊黃土地,回到了離別三年的孟家村,心情格外的親切,暫時脫離了喧鬧的都市。
自此,短暫的打工之旅告一段落。在迷漫著鄉土氣息中慢慢的回味,品嚐著這幾年的苦澀,休閑之餘盤算著來年的譜子。
家中的空虛和乏味,長久在外的孟林心中很是難耐,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滋味。於是,心中就有了來年的打算。
近兩三年來,看到身邊的好幾個朋友為了自己的理想,踏入了綠色的軍營,孟林心中也有了一絲波動。年底在和父親聊天時,無意中說出了自己的心願:倘若明年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就打算當兵去。沒想到的是,這句話就成了日後的伏筆。
爆竹聲聲除舊歲,辭舊迎春喜新逢。轉眼到了二十世紀的最後一個年頭。鄉下過年,確實要比城裏頭熱鬧的多。親朋好友聚在一起,談酒暢飲,互相講述著一年的收成,還有來年的開春地裏的農活,其樂融融。
新年的祝福,就像春風一樣飄進了千家萬戶。街頭巷尾,一片賀新年的景象,男女老少都沉浸於甜美的歡樂之中。真是好不熱鬧,濃厚的鄉村氣息,展現出一幅歡慶與祥和。
然而,孟林並沒有因為春節而放鬆自己的學習,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去做。為了今年的計算機二級考試,還得抓緊看書,給自己擬定了時間表。既便如此,光讀書——這些枯燥乏味讓人頭痛的理論性文章,在沒有上機實踐的情況下,自學的難度更可想而知了。
為了學業,隻好無師自通,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盡量把書本上的知識弄懂學會。春節過後,離全國等級考試的日期就越來越近。
正月十五元宵節,剛過去三天,孟林家迎來了自打他記事以來的第二次有關房屋的大事。第一次孟林還小,大概有六七歲,家裏分家。父親到處籌建,蓋起了當時八十年代初,農村算是不錯的房子啦。過去的往事,已不那麼清晰,但孟林的印象是深刻的。隨著時代的邁進,老式的房屋已經落伍,大包幹後蓋的房子已漸漸退出了曆史的舞台。家裏積蓄稍寬欲的就翻新了舊房,有錢的人家,在原有的地基上矗立起了大瓦房,拾掇的不亞於城裏小洋樓的布局。大瓦房麵積也不小起樓房,裏麵不僅是分的幾室幾廳,門窗也是鋁合金的。從這不難看出,如今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農村的整體水平也有了跨越式的發展,齊步向城鎮化水平邁進。
正月十八這天,老天也似乎深知人意,有些皮軟的寒風偶爾夾雜著一些砂礫席卷下來。衝洗一番,卷走那些在空中漂遊的塵埃,從這一天起,孟慶安家翻蓋新房的工程就算是上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