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穀記雲:蘭似君子,蕙似大夫,大概山林十蕙而一蘭也,離騷曰:既滋蘭之九畹,又樹蕙之百畝,則知楚人輕蕙而貴蘭矣。蘭蕙叢生,蒔以砂石則茂,沃以湯茗則芳,是所同也,至其二於一花而香有餘者蘭也,一幹五七花而香不足者蕙也,餘居保安僧舍,開牖於東西,西養蕙而東養蘭,觀者必問其故,故著邱愚山作牡丹誌,引眾花為輔,而不及蘭蕙,可謂見(識)淺陋,抑以張景修十二花客,以蘭為幽客。
勾踐種蘭渚山,即王右軍蘭亭是也,今會稽山甚盛,餘姚縣西南並江有浦,亦產蘭,其地曰蘭墅洲,自建蘭盛行,不複齒及,移入吳越輒凋,有善藏者,售之輒高其價,而香終少。(見越絕書)
浙江蘭溪縣,蘭陰山多蘭蕙。
武義菊妃山,多蘭菊。
湖北蘄州,有蘭溪,其側多蘭。
南昌府寧州內有石室,北多蘭苗。
蘭江在澧州又名佩浦,地多蘭蕙,敘州府石門山,產蘭凡數種,又名蘭山。蘭山在蜀敘州,蘭生於深林。(以上見圖經及群芳譜及花史唐龍朔年,改秘書省曰蘭台,秘書郎曰省郎。(見花史)
東坡雲:清泉寺在蘄水郭門外,二裏許,有逸少洗筆泉,水極甘,下臨蘭溪,水西流,故其詞有“山下蘭芽短浸溪”之句。顏師古蘭賦,怪奇卉之靈德,稟國香於自然,灑嘉言而擅美,擬貞操以稱賢,詠秀質於楚賦,騰芳聲於漢篇。(群芳譜)
王鳳洲作張應文續蘭譜序雲,南中花木,意亦不大好之,顧猶好蘭,而不甚曉其事,與所以滋培之理;友人有見貽者,至冬輒萎敗,亦任之而已,今從張處見譜,稍得其事與理矣。(群芳譜)
方宇作蘭馨傳雲,姓蘭名馨,字汝清,號無知子,始祖國香,草姓也,其傳頗委曲有致,茲不備錄。
群芳譜雲,紫莖赤節,苞生柔荑,葉綠如麥門冬,而勁健特起,四時常青,光潤可愛,一荑一花,花生莖端,黃綠色,中間瓣上有細紫點。幽芳清遠,馥鬱襲衣,彌日不歇,常開春於初,雖冰霜之後,高深自如,故江南以蘭為香祖,又雲,蘭無偶,稱為第一香。
楚辭言,蘭蕙者不一,諸釋家俱為香草,而非今所尚之蘭蕙,竊謂如蘭畹蕙晦,汜蘭轉蕙,蕙蒸蘭藉,以及蕙華曾敷曾重也,言蘭必及蕙,連類並舉,則為今之蘭蕙無疑,不然香草甚多,類及者,何不別易他名,而猶眷著於此,惟騷人擷秀揚芳,愛其幽貞,不禁言之反複,其他蒙茸芳草,不過偶一及之,若遁齋、藎臣諸說,未可據為定評矣。
汪切庵本草注雲,山蘭為花中之上品,古今評者,列之梅菊之前,至於紉佩;為騷人詫興之辭,即引製芰荷以為衣,集芙蓉以為裳,以證今之蘭蕙,未嚐不可紉佩,其說亦是,故並錄之。
按舊說有春蘭秋蘭之名,或謂至秋複芳者,以今考之,蘭芳於春,名副其實,蕙繼之,開至立夏而止,嚐名夏蘭,至於建花入夏而開至秋尚茂,則當名秋蘭,如此則諸蘭之名目,可以定也。
汗漫錄載,摩詰貯蘭蕙,用黃磁鬥,養以綺石,累年彌盛,詩雲:“婆娑靖節窗,彷佛靈均佩。”其視屈子所言之蘭,非若後人之以非蘭名蘭明矣。
再按九歌,春蘭秋菊並稱,上文有傳葩代舞之句,紫陽集注謂,春祠以蘭,秋祠以菊,即所傳之葩也,如此猶得指為香草,而謂非今所尚之蘭耶。
歐陽公洛陽牡丹記雲,至牡丹則不名,直日花,其意謂天下真花獨牡丹,其名之著,不假,曰牡丹而可知也,其愛重之如此,吾於蘭蕙亦雲。
荊楚歲時記,大寒三信,瑞香、蘭花、山礬,所謂二十四番花信是也。
錢塘田藝蘅,大書粉牌懸花間,有名花猶美人,可玩不可褻之語,真能愛護者矣,今所用花牌,插於盆內,將花之名目書之,並記栽種年月,庶花多者,得有稽考,不致混淆矣。
古人如彭譯好菊,濂溪愛蓮,白香山養竹,有記宋廣平梅花作賦,下此則牡丹譜,芍藥譜,梅竹譜,菊花譜,靈芝譜,建花譜,各有專家,至於蘭蕙,自唐宋曆朝諸名士之見於歌詠者甚多,獨無專譜行世,則此遊戲之作,或未免於好事歟。
李太白詩有雲,“若無清風生,香氣為誰發”。喻人有引進之意,然已失蘭之品矣,不如劉夢得,“蘭在幽林亦自芳”之句,巧占身份,至楊誠齋之“建碧繽繽葉,斑紅淺淺芳”,真可謂味同嚼臘。
附錄
花史左編建蘭三法
盆內先以粗碗覆之於底,次用浮炭鋪一層,然後用泥薄鋪炭田上栽之,糝泥壅根如法,不可以手捺實,使根不舒暢,葉不發長,花亦不繁茂矣,幹濕依時,用水澆灌,盆下有窘,不可著泥地,恐蚯蚓、螻蟻,入孔傷花根,故盆須架起,令風從孔進透氣為佳。(栽法)
須九月節氣,方可分栽,分時用手擘不開,將竹刀挑剔泥鬆,不可拔傷根本,十月時候,花已胎朵,不可分種,若見霜雪大寒,尤不可分,否則必至損花。(分法)
或河水,池塘水或積雨水,或皮屑魚腥水都佳,猶不可用井水,以性冷故也,灌時須四麵勻灌,不可從上澆下,以致壞葉,四月有梅雨不必澆,五至八月,須早五更或日末澆一番,黃昏深夜,再澆一番,又須看花幹濕,濕則不必澆,恐過濕傷根也,葉黃用苦茶灌之。(澆法)
用肥之時,嚐俟沙土幹濕,遇晚方始澆灌,俟澆以清水碗許澆之,使肥膩之物,得以下漬其根,自無勾蔓逆上,散亂盤盆之患,更能預以甕缸之屬,儲蓄雨水,積久色綠者,間或灌之,其葉勃然挺秀,躍然爭茂,盈台簇檻,列翠羅青,縱無花開,亦見雅潔。(見群芳譜)